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

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

意林 日期:2022-4-26

信任从改变自己开始

早在几年前,就有不少教育界人士在呼吁,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可惜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不少家长的做派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欺骗家长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屈尊降贵,一旦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马上“翻脸”,严加管教。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愈发地在家长面前开始伪装,对于家庭和谐、孩子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禹春老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大多是因为很多家长把“做朋友”放在嘴边,但是心里却还是“高高在上”,这样的矛盾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真诚,当然不可能做到开诚布公。“我曾接触过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儿,她告诉我父母每每在她面前做出平等、和善的姿态,都让她觉得‘恶心’,于是她也跟着做戏,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但心底的秘密是父母无论如何都无法碰触的。”对此,禹老师指出,想要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长就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真正从心底做到“平等”,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是天方夜谭。

与孩子感同身受

家长们也都是从十几岁走过来的,虽说时代不同,但关于青春的故事与秘密其实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禹老师建议家长们不妨再“年轻”一次,保持自己一颗年轻的心,抛开“大人”“父母”这样的身份,去接纳孩子的思想与举动,这样才能让孩子接纳你的亲近。

“很多孩子之所以到了青春期和家长产生了距离,都是因为他们认为家长不能理解他们,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永远都是指手画脚或是横加指责,这就使得孩子的心里感觉不舒服,从而不愿意与家长交流。”禹老师指出,家长想要与孩子交流,就先要了解孩子,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了解了孩子的需求与想法,不如把自己也放到孩子那个位置去想想,如果是年轻时的自己,会怎样做?比如说,孩子的一次考试不理想,他也会难过、失落,但是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其实这只是一次考试,没考好不代表什么,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吸取经验,继续努力,总会成功的。爸爸(妈妈)也曾经……”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放慢家庭生活节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加上孩子升入中学后学业繁忙,留给亲子之间交流的时间就更为有限,不少家长为了“节约”时间,让孩子更多地去学习,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希望去交流、述说,而家长如果一次、两次地打断了他们的这种述求,就会让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为此,她建议家长们不妨在家里放慢生活的节奏,尽量不要把工作上的事儿和情绪带回家,多挪出一点时间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他们表达的内容还有些稚嫩,但却是他们成长的起点。“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周围人发生的事,都可以让他们来评判,这样不但增加了亲子交流的时间,也会让家长更及时地掌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同时,家长也要对孩子的情绪加以引导,培养他们拥有积极、乐观、善良的性格,让他们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的头脑,与可以独自分析问题的心态,这样才会让孩子在未来成长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别总是去命令孩子

也许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们习惯去“命令”孩子,甚至认为孩子服从家长是应该的,他们对家长的决定不能有异议,不得质疑。对此,禹老师特别强调,正是这样的强硬态度,使得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

在与十几岁的孩子交流时,除了要去倾听,同时也要“解惑”。毕竟他们的阅历与经历还很有限,对于家长的决定可能无法理解,这就需要家长以朋友的身份去为他们答疑解惑,而这时家长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很多家长会认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怎么这么笨?其实,这时的家长已经完全站在一个领导者的位置在思考,而不是从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角度来思考。此时,家长更应该耐下心来,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解答孩子的疑惑,加深孩子的理解。”而当孩子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家长也不要过多的苛责,而是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以期以后遇到问题时不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