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错位丈量

错位丈量

意林 日期:2021-3-19

前两天听到两个一年级小学生的对话:

女孩:“壮壮,我真想让我爸我妈离婚,然后把你爸换成我爸。”

男孩:“我也想换,我爸昨天打我了。”

女孩:“你爸多好呀,还能跟咱们玩老鹰捉小鸡,给咱们当老鹰。”

不用专家分析,我们普通人就能发现,这两个孩子看问题过于片面了,他们在用别人的“尺”量自己的“寸”。

其实,这样的错位丈量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长大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只要见到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他肯定要问“你上什么课外班了”。知道以后,他一定要让父母给自己也报上一个。老师经常为这个孩子头疼,上课时只要是学生参与的活动,他都抢着举手,如果老师没有把机会给他,他就会非常生气,甚至气得课都听不好。

“跟别人比”似乎成了这个孩子最重要的事。

我想他最初应该不会是这样的。是什么改变了他呢?

上周五去小学给孩子开家长会,我似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家长会上老师不断地强调:“别太在意孩子的成绩,100分和98分的差距没有多少。”可是,看看教室里贴着的几大张评比表你就会发现,在这里,分数仍然是评价人的最重要标准。

评比项目共有4个,除了“爱集体”以外,剩下3个分别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每个学生名字后面都跟着不同数量的“小星星”,只有在测验或考试中得到满分的同学才能贴上1颗。虽然在老师口中100分和98分差不多,但是反映在评比表中,这个差距确实是巨大的。

这样的评比,无数次地强化了100分比98分重要,不停地弱化了每个孩子的特点,而让他们都期望成为评比表上“小星星”最多的那个人。

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曾经提出人类面临的3大问题:人对物的问题,人对人的问题,人对自身的问题。这3个问题会先后成为人生的主要问题,其顺序不会颠倒,要先解决“人和物”的问题,再解决“人和人”的问题,最后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

时下的教育多把孩子们禁锢在“人和物”的问题上,最多是“人和人”的问题上:得了80分,还要得85分,得了85分还要得90分,得了90分还要冲刺100分。永无休止的“更高”,只能让孩子、家长、老师内心充满不安和焦虑。

只有我们跳出前两个问题,进入到“人和内心”的对话时,这个矛盾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停止追求分数、停止与别人攀比,静静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为什么学?我跟自己比进步了吗?

唯有这样,内心才能平静,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