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口口相传。像神话故事一般,民间传说能给很多事物增添玄妙的色彩,让人在感觉情趣的同时,引发无尽的想象。
可有时候,同一事物,却有两个传说,甚至三个传说,让听到的人不知所以,该相信哪一个民间传说是真正从历史上传下来的,哪一个是近年来为发展旅游而请文人雅士编出来的?
膘鸡的两个版本
膘鸡是安徽泗阳地方的一道乡间名菜。制作时需精选瘦猪肉、鸡蛋清、山药、馒头屑等主要材料,还要加上淀粉、盐、葱、姜等作料用刀剁成糊,搅拌均匀,分上下两层摊在百叶上,放入蒸笼蒸熟切片,配以菠菜,端上桌时,但见色泽诱人,红白相间,似肉非肉,吃到嘴里有猪肉味又有鸡肉味,所有尝到的人,无论是名人雅士,还是乡野村民,都交口称道,这是一道经济实惠、营养丰富、酥嫩可口的美味佳肴。
正是因为觉得泗阳膘鸡香溢味美,老少咸宜,我不由得打听这道菜的由来。一打听,就听到了两个民间传说。
一个传说和历史名人史可法有关。说的是史可法生日那天,厨师要为他做一桌宴席来庆贺。史可法不同意,给厨师下令,要给全体将士送上一道营养丰富、配料齐全、有荤有素的好菜,让人人吃了都觉满意,士气大增。厨师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功夫,才做出了这道既有肉香味、又有鸡鲜味、吃了还想吃的菜肴。
另一个传说更为传神。大明王朝建立,开国有功的军师刘基见朱元璋既打老臣,又骂老将,还动了杀机,已经听不进他刘基的建议了,于是上奏请辞,朱元璋说:民间有人歌,留鸡不留被,留被不留鸡,人言沸沸,先生是聪明人,这当中大有含意。你先妥善处理了这事儿,再谈告老还乡之事吧!
刘基煞费苦心,和儿子刘琏商量出了一个办法,用肥猪膘肉和鸡肉做成一道美食,请厨师来将猪肉做在上头,鸡肉做在下头,表示自己为臣永远在朱元璋万岁之下,呈上请皇帝品尝。朱元璋何等明白之人,哈哈一笑,这才送上两句诗,批准刘基告老还乡: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由于做这道菜的厨师来自泗阳,味道又实在好,泗阳膘鸡的名声也随着皇帝和刘伯温的故事而广为流传开了。
茶名为何叫铁观音
喝过铁观音,却从没深究过这种茶为何名叫铁观音。
铁观音名声大震,走进任何地方的茶室,服务员询问:喝何种茶?报到茶名时,总要提到铁观音,如同提到龙井、碧螺春、普洱茶、白茶一样。
这一次走进铁观音的王国,心想至少要弄明白了,此茶为何冠名铁观音?才不虚此行。
本以为谜底很简单,一讲就能明白。哪晓得乍一问,就引出了三种答案,那便是王说、魏说、形说。
这形说是我的概括,讲的是把一粒粒结实如铁的嫩蕊放进杯中,以滚水冲泡,就能看到那嫩蕊渐次徐徐张开,茶色由青转绿,慢慢舒展开成一片片绿叶。此时,随着茶香悠然逸出,面对窗外照进的明亮阳光,那飘飘然升起的水雾茶汽,宛如超凡脱俗的观世音正升空而远去,似梦似幻。古人所谓“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句,就是这么得来的吧。佳茗宛若佳人,佳茗宛似观音,亦是能联想到的吧。
魏说则要具体得多。带有民间故事的色彩。讲的是安溪西坪松岩村上,有个虔诚的村民魏荫,他既种田,又信佛,诚实劳动,以宽容待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他天天要在观音菩萨前点上三支清香,奉上一杯解渴消暑的清茶,几十年风雨人生,从不间断。清雍正三年(1725年),老实的魏荫梦见观世音菩萨飘然而至,指点说地名打石坑处有珍贵的茶树。第二天清晨,他想到菩萨托梦,急急地赶到打石坑山岭上,果然看到一株翠绿的茶树,那树形树叶,竟然与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魏荫大喜过望,小心翼翼地将茶树挖回家中,专门移栽在一个破铁鼎中,置于园子里精心栽培。春来新叶长出,魏荫以自古传下来的乌龙茶制法,做成茶后泡来品尝,竟然茶香盈室,引得松岩村上邻居纷纷前来打听、品茶、赞叹。因为是观音所赐,制成后的茶粒形似炭,沉实似铁,魏荫为它取名“铁观音”。
王说更让人觉得有根有据有遗迹,有几丛茶树,有一座石构牌坊,还有“王说”主人公王士让的画像。清乾隆元年(1736年),芜阳村的书生王士让在他的书房南轩发现了一株生气勃勃的茶树,顿时生出爱心,将其移植于圃内,精心照料。只见此茶树叶片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煞是诱人。采制成茶,泡饮之后,香醇味佳。于是广植于山岭前后。乾隆六年,王士让入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以茶相赠。方侍郎品茗之后,感觉此茶叶确为上品,转献内廷。乾隆皇帝饮后大加赞赏:“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外形漂亮犹如观音。”故赐名“铁观音”。王氏后人津津乐道祖宗往事,将王士让画像悬挂于厅堂,让一批一批茶客游人来此观赏怀古。
于是乎,关于铁观音的起源,形说、魏说、王说争论不休,各说各的,莫衷一是。赞同“王说”者,还有一个理由,说民间尊观世音菩萨为神仙,只有顶礼膜拜,不敢轻易命名。唯皇帝才会赐名铁观音,也只有乾隆皇帝命了名,这茶才广为流传。名扬四方,从十八世纪一直传至今日。
安溪茶乡的乌龙茶,为何命名为铁观音,读者诸君,你明白了吗?如若非要有个结论,那么我告诉你,这都是口口相传的传说,至今仍没找到文字依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铁观音茶的名声,已经传遍海内外。
泗阳膘鸡的两种传说,铁观音起源的“三说”,都似有出处,情有可原。但我觉得,正如同各地在争论李白出生何处,诸葛亮的卧龙岗是在哪一省,西施浣纱的水是哪条溪一样,最终总该有个定论。我们的旅游部门,是否可请来各方学者专家、地方史籍人士,做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这就是我写下这篇感言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