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为什么是零分

为什么是零分

意林 日期:2021-9-3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看了《读者》里那篇《2007年高考零分作文片段》。

“传递?很抽象的一个东西。我是个天才,就用传统的《说文解字》来论证它。传,从人从专。偶的神啊,这不是独裁者吗?递,从走从弟,这个意思是从前有个人……下面没有了。现在我们中有很多人,除了拼搏高考,什么都不做了……瞧我的乌鸦嘴。”这是广东卷话题作文《传递》零分作文中的片段。应该说,这段文字很有想象力,也很有个性,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中有很多人,除了拼搏高考,什么都不做了”,这很现实,其意义非常深远。如果从这片段来说,简直就是经典,叫人难以想象出这是零分作文中的片段。

“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行走和消逝,那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认真,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工夫的。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待会儿会给你们打电话!”这是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零分作文中的片段。我找到这份命题作文,是“阅读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这是命题中需要阅读的(出于篇幅,摘一小段)文字:“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这位考生应该阅读了这段文字,也按要求写了。我想,零分的恶果,是他挑战了权威。如果在国外,这样的作文,改卷老师能不拍案叫绝?岂会落到零分这样的地步。我是一个从文几十年的人,然而我看了这些零分作文的片段,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没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感想就是:这样的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只会让孩子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一步步远去!

2005年天津的高考命题作文题目是《留给明天》,媒体报道了少年作家蔡小飞的满分作文,号称是考场上的真实写照。文章开头先是一句骂出高考卷子人的话,之后他写道:“这是我在考场上的真实想法,因为我知道,在我写下这些字的同时,我已经离我心目中的名牌大学越来越远……出卷子的老师,如果我骂你,也请你理解我,是你,断送了我,还有和我一样寒窗10年的学子,是你,留给了我一个并不美好的明天。”

“满分作文,零分人生。”这是媒体对他的评价。蔡小飞在1999年3月凭借惊世之作《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一年后韩寒的《三重门》才面世),在散文、诗歌、小说方面均有不俗的建树。然而,在他写这篇满分作文的当月却跳楼自杀了,年仅18岁。在娘肚子里时,他是零岁,带着哭声,呼喊着零的告别,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千辛万苦把他扶养到青春年华,他却自杀又回到了零。

人在许多时候会出现临界点,当人置身此景,大多犹如置身冰与火。其实人最痛的温度不是零下一百度,而是当一颗已被冻结的心遇到一盆火,冰块被慢慢融化,温度渐渐接近零的时候。“我把我的未来留给明天,我把我的生命留给时间,我把我的汗水留给这张试卷,我希望一死,如果我的死能唤醒这黑暗龌龊的教育制度,能唤醒如同生离死别的高三,能唤醒我所有的等待我愿意放弃我的明天。”这是蔡小飞满分作文《留给明天》最后一段文字。其实,后来证实根本就没有蔡小飞这个人,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假新闻。但我还是利用蔡小飞事件来论述这个“零”。我想,《留给明天》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利用这个来炒作?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假新闻对社会的损害却是一个负数。但“蔡小飞”满分作文《留给明天》却是个例外,我们千万不能把它看作是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