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一块香皂里的记忆

一块香皂里的记忆

青年文摘 日期:2023-5-28

70年代,奶奶以持家育子有方,家里清贫却整洁和睦而闻名,她的巧手能剪出丰富多彩的窗花,常常为新婚人家去剪窗花。最拿手的是鸡啄白菜、鸳鸯戏水、孔雀展翅等,五颜六色地剪满一整窗,装点了新房,增添了喜庆气氛,深受乡邻们的喜爱。由此奶奶除了被特邀吃一顿“汤水(婚宴)”外,还会获赠一些小礼品。最好的礼品是一位在外地干事的人家赠送的“一块香皂”,据说是从西安带回来的,奶奶特珍惜,一直没舍得用,层层包装后,藏于坑头的窑窝内,没事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看看、闻闻。我随奶奶一起闻过,淡淡的醇醇的,沁人心肺。看着奶奶满足的神情,我幼小的心里溢出满满的情愫,至今还记忆犹新。

在不知不觉中到了八十年代初,我上高中了。一次,我把它偷偷地拿到学校游了一圈,引得同学们羡慕不已,争相观闻。回家后,看到奶奶满脸的不高兴,正在怒骂谁偷用了她的香皂。我乘奶奶不注意,趁机放于屋内别处,建议她再仔细找找,并帮着一起翻寻,当然很快就找到了。奶奶这才露出笑容,不过特意叮咛家里人不要再提这件事,怕让人笑话。

1982年10月份,我应征入伍了。临走的时候,奶奶郑重地把收藏多年的香皂递到我手上,算是用最“珍贵的礼物”为我送行了。到部队后,我虽然把它拿出来用过几次,皆因同班战友要轰抢着使用,吓得我赶紧又重新收藏起来,再也不敢宣示于人。直至探家时,我又把它带了回来,还给奶奶。

第二年,也就是我转志愿兵的那年,家中电告奶奶病危,我急忙往回赶,由于误车,迟回半步,奶奶已经下葬,没能见上奶奶最后一面。回到村里,我直奔奶奶的墓地,墓顶上的花圈还在,一阵风吹过,花圈呼啦啦地在响,像是奶奶又和我一同闻那香皂的香味,在对我细语叙述思念之苦,我忍不住泪流满面,跪拜于地。

那时,农村苦啊,哪家不是一分钱掰着花,有个稀奇物件就会当宝贝一样地收着舍不得使用。奶奶一生为儿孙操劳,贤明慈爱,誉满乡里,省吃俭用,维持着一大家人的生计年复一年地顺利度过,实在不易。记得在我出生的第三天,奶奶就把我抱在了她的坑头上,由她一手抚养,到了七岁才交由母亲照管。以后,随着弟妹的相继出生,母亲忙不过来,又把我交给奶奶,我是在奶奶的坑上睡大的,也是由奶奶一手抚养成人的。我没有机会回报和孝敬过奶奶什么,只是在新疆当兵时为她买过一件皮夹袄,奶奶说穿上温暖极了。我还想再为她买些什么心爱之物,可谁知她却早早地离去了。当时我有个心愿,就是再回乡探家时,一定要给奶奶买下许许多多的香皂……

回到家中,正是吃午饭的时候,父亲责怪没有捎个准信,好去车站接我,我没说什么,直奔奶奶的房内,满屋寻找,只听得母亲在一旁说道:“儿呀,不寻了,是不是找香皂,你奶奶临终前嘱咐,把你带回来的那半块香皂连同皮夹袄陪葬到棺材里了……”

此时,我又一次悲从心头起,泣不成声,跪倒在奶奶灵前,惹得一家人又是一阵翻江倒海似的痛哭。

这种记忆直到现在怎么也挥之不去,使我思考了许多问题,成就了我的人生思想上的一个跨越:国富才能民强。贫穷尽管可以让人们不断突显出优秀的精神内涵,出现令人心疼的感恩故事,但是万万不能再让这种历史故事重演下去。要不然,我们何时才能自强于民族之林,强大于国际之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