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的婆婆因癌症去世。
婆婆非常坚强,患了癌症后,她自始至终要求医生和家人将她的病情如实相告。她平静地说:“我能够面对,而且能提醒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处理一些事情。”
婆婆对生命一直怀有热情,她在花园里种了不少蔬菜,有豆子、丝瓜、番茄等。
死亡的临近让她对所有的生命都充满了怜惜之情,对于照顾这些蔬菜也格外上心。
有一天,她要住到医院里去了。出门前,她还特地到花园看了看,好像在与她的朋友一一告别。然后,她恋恋不舍地关上了大门。
癌症病人在病程晚期非常痛苦,只能靠打营养液和止痛针缓解疼痛。渐渐地,病人昏睡的时间越来越长。
趁清醒的时候,婆婆把一切身后事安排得妥妥帖帖。她还把我叫到床边,指着相册里一张她身穿大红毛衣微笑的照片说:“这是你上次给我拍的照片,我很喜欢。人终有一死,走的时候也要高高興兴的。在灵堂里,你就挂我这张照片,把我最好的形象留给大家看。”她当时已经非常虚弱了,但语气平静而自信。
我太能理解她了,她不要传统追悼会呼天抢地的混乱,而是希望有尊严地离开,带着对生命的感激和曾经拥有的快乐。老人这样开明豁达,让做子女的少了很多为难。
在最后的日子里,我跟婆婆手拉着手聊她的一生,听她讲当年怀着孕坚持在学校教书,感到腹痛了还要挤公共汽车才能赶到医院生产;讲到那点凭票供应的肉总是不够,她怎么想办法用布票跟邻居换肉票,好让儿子们周末的饭碗里有一块猪排;子女给的生活费她都存在银行里,留着给孙儿们做学费;让吴征少喝酒……
她最后的要求是摘一个她种在后院的丝瓜放在床头。看着它,她能感觉生命往复,生生不息。当分离最终来临,我们在她的房间里点上蜡烛,呼唤着:“妈妈,往有光的地方去。”
我那年幼的女儿第一次遇到死亡这件事,既伤心又恐惧,问我:“妈妈,人都会死吗?”“是的,人都会死。”
“那怎么可以不怕死?”
“怕是正常的,但如果好好地活过,就会怕得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