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对家长的赞美说“不”

对家长的赞美说“不”

青年文摘 日期:2019-8-6

爸妈的赞美只为了安慰我?

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学芭蕾舞的赵琳也犹如舞剧中的公主总是高高在上,习惯了听到别人的赞扬,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自己可以做好一切,而这一切美好的感觉却在上学期期末的元旦表演时,戛然而止。

去年班里转来一个女生叫袁丽丽,也有着好几年的舞蹈基础,与赵琳不同,她学的是民族舞。于是元旦演出最后一个压轴舞蹈,原本雷打不动女一号的赵琳,有了强劲的对手。不过,对此赵琳并没觉得有多大压力,可是到排练的时候,袁丽丽自编的民族舞能更好地融入原本的编排,而且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女一号“易主”了。也是从那一刻开始,赵琳就觉得自己的世界似乎开始有了缺憾,一点点的扩大,到最后她都开始怀疑自己爸妈之前的赞美是否只是为了安慰自己呢?

专家诊断:一碰就碎的蛋壳心理

对于赵琳的困惑与苦恼,王老师指出这种现象在当下中学生中并不少见,“由于现在家庭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听惯了赞美与表扬,已经变得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开始变得高傲起来,但实际上内心很脆弱、敏感,甚至多疑。”她指出,在长年的肯定中,孩子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想法,这就像鸡蛋壳,看似坚硬实则一碰就碎,而这种心理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过多的赞美只会让人长不大

“不光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喜欢听赞美的话,对于那些带着建议或批评意味的话总觉得逆耳。”王老师说,不是有句话叫“忠言逆耳”,很多人都忽视了它后面的“利于行”。于是,在家里家长总是怕“忠言”刺激到孩子的脆弱心理,于是一味地肯定与赞美,而这种过于宠溺的家庭教育,正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

在社会上历经风雨的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于是父母们总是出于本能地为孩子去设计看似美好的未来殊不知,这个美好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他们总是竭尽自己所能地去爱护孩子,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一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王老师指出,与过多的赞美与关怀相比,少得可怜的批评与管教,让孩子的情绪天平及其不对等,于是就容易使得孩子过分的骄纵,这就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与坎坷时,极易出现情绪波动,不知所措。

人生的路总要自己走

那么要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王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会对家长的赞美说“不”。“要知道,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与其接受父母的安排,不如从现在开始告诉父母,你要学会独立去处理问题,面对问题,并且告诉他们,“授之以渔”才是他们对你真正的爱。

当同学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再等待父母去帮忙处理,而是要学会勇敢的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只会让你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如果你习惯了等到别人的帮助,那么当你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会去等待,永远学不会勇敢。”

学着对父母的赞扬与褒奖说“不”,这并不是谦虚,而是帮助自己学会在逆境中如何找到自信,学会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做到泰然处之。“大人们总是说好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但说得再多,要做到还是要靠孩子自己。”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父母一样支持你、欣赏你、爱护你,而你的要求当然也不会是所有人都接受,面对别人的拒绝或是否定,其实就是成长路上的一次小挫折,让自己去面对,然后自我去恢复,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你每遇到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成长,会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得到一次锻炼,所以不要怕,人生的路总要你自己去走,没有人可以做你一辈子的拐杖。”王老师提醒大家,遇到困难之后,克服它是一方面,而如何去恢复和调节自己也很关键,“一定要让自己常常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你会觉得生活其实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