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从上小学开始,老师们和相熟的朋友就不断地建议我们给他跳级。他的英文阅读和数学水平一直大大超前。我曾经问过大儿,是否想跳级。他耸耸肩说,怎么样都行。和老公商量下来,既然孩子本人没有异议,为什么不跳呢?
本以为,老师同意,家长同意,此事就能定了。却没想到,校方对此小题大做,专门召开了一个早会。除了我和老公,孩子二三年级的数学和英文老师,校长和秘书外,还有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和一位儿童社会学专家。
当校长简要介绍完会议的目的后,大儿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老师分别对他的学习品行等方面作了评价,老师们一致认为,从学业的角度上考量,大儿应该跳级。特别是三年级的数学老师(她曾经几度被评为加州的优秀老师,曾出版过数学教学的教材和专著),表示大儿的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
看着老师们的首肯,做父母的真是满心的骄傲啊!
接下来,社会学专家问及大儿的交往能力。老师们一致表示,大儿的朋友很多,从来没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而且善于助人,有求必应等等。社会学专家又从另一个角度问道,“这个学生有些什么缺点。”老师们几乎一致认为,唯一的缺点是上课时的参与度不够,尤其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点他的名时,他却能对答如流。为了激发他的参与和领导能力,那位三年级的数学老师还让他做过半年的小助教,负责解答同学们的数学问题。可上课时,他还是依然故我,不肯举手。
这时,那位一直没发言的儿童心理学家开了口。大意是跳级的孩子通常的问题并不在学业上,而在心理上。因为,他们通常会失去原本在学业上的优势,失去原来的朋友,还要熟悉并尽快适应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刚刚开始跳级的时候,本来很轻松的学业,将会一下子紧张起来,考试不再得全A。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本来开朗的,或许会走向封闭;自信的变得自卑。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能够对孩子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孩子或许很快适应。所以,跳级与否,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因素,也要看家长的可塑性。
你们需要知道,跳级是有风险的。你们愿不愿意承受这种风险?
面对心理学家的问题,我和老公面面相觑。
大儿的确是个好孩子。他独立、要强、喜读书、接受能力极强。平时,家庭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回家后,除了弹琴、画画、学中文、打棒球、踢足球、练武术外,仍然有很多的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但他性格内向,在家里虽然活跃,常常妙语连珠,但人多时却不愿说话;被迫开口,也显得羞涩有余,自信不足。
正在我们不知该如何是好时,校长看了看表,开言了。他说学校原则上并不鼓励跳级。因此,该校20多年没有过学生跳级的例子。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一旦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就很难恢复了。你们需要慎重。”
因为上课的时间快到了,校长建议我们带儿子找心理专家做一次心理评价,看他是否适合跳级,之后再开一次会做决定。
然而,老公和我并未再提此事。我们一致认为:对儿子来说,轻松快乐比早一年上大学更重要。
四年过去了,回首当时的决定,我们依然坚信我们做对了。现在,儿子不仅健康地成长着,而且保留了大部分的业余爱好。
他的画年年参加画展,还有一次被选入艺术家画册出版。在棒球队里,他简直就是队长兼助理教练。
足球队里,他是最好的守门员。或许更让我骄傲的是他的中文学习。如今他13岁,已经读完大半的金庸全集。偶尔兴起,还会写点中文小文章,名副其实做起我最忠实的笔友。
我曾经想,假若当初为了我们自己的得意和面子,让儿子跳级了,今天的他还会是现在的他吗?
无论如何,我再次告诫自己:在为孩子做决定时,一定要从孩子的利益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