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抛开秩序吧,混乱才是第一生产力

抛开秩序吧,混乱才是第一生产力

读者文摘 日期:2020-2-28

当现代人争先恐后地培养自控力、专注力时,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扔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而且颇有说服力。他最近出版的《混乱》一书,又是一本博得全球眼球的“颠覆之作”。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提高工作效率,发展创造力,追逐“整洁有序”成了所有人都孜孜以求的事情。

然而《混乱》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拉倒吧,那些越是不爱循规蹈矩,喜欢拥抱混乱,甚至制造混乱的人,往往才是更有创造力的。而且,这些都是能用科学研究案例来证明的哦。

蒂姆·哈福德在书中提到了心理学家谢利·卡尔森针对哈佛大学学生做的一项研究。研究者选了一群学生来做“排除干扰能力测试”,让他们待在嘈杂的餐厅里,专心地进行眼前的对话,找出对你重要的信息。有些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很差,旁边一有风吹草动,会立刻分心;而有些人则相反,他们可以全然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准确无误地复述出对话中的关键信息。

在许多人看来,后面这种人显然是更具有成功潜质的。然而卡尔森却发现,易受干扰的学生的创造力其实更强。里面有些人非常有才华,有的发表过小说,有的写的剧本即将上演。在25个拥有各项成就的学生中,22个的抗干扰能力都是比较差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在蒂姆·哈福德看来,与人们经常强调的“刻意练习”“意志力”“专注力”相比,运气+灵感其实对于创造力是更为关键的。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每次写小说写不下去时,就会一个人跑到电影院,随便看几场电影,而新灵感往往就在看完电影后出现了。

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应该分析一下,传统上我们认为的成功特质到底是怎样的。专注,每次只做一件事情;自控,该做什么事情时,能立刻去做;执行力,是指做事有明确的目标和进度;极简力,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排除其他干扰……

我们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以上这些,他的工作能力肯定会超过绝大部分人。而且我们也不再为天赋所困扰,反正勤能补拙,一万小时的练习积累下来,就能有所成就。

195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伯尼斯·艾杜生展开一项长期研究,追了40位正处于职业中期的科学家。在之后的20多年中,研究者对他们进行了定期采访和心理测试,并收集他们发表的作品。研究对象中,有四位获得了诺贝尔奖,另外两位被誉为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还有些科学家进入了美国国家科学院。而其他科学家,发展却十分黯淡。

1993年,艾杜生教授去世几年后,她的同事发表了对这项研究的分析。试图探讨为何有些科学家不断取得成就,有些却如曇花一现?他们最后发现,顶级的科学家,往往是不断切换研究课题的,他们在最先发表的100篇论文中,平均已经切换了43次研究课题。也就是说,他们如果想不断获得重要的成就,就得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总而言之,哈福德提醒人们,强调整洁有序的背后,其实是循规蹈矩,是把人机械化。而混乱的背后则是自由独立,让人更像人。身处这个充满机械化、标准化、规则化的现代世界之中,你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方式,其实就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