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给别人一个理由

给别人一个理由

读者文摘 日期:2024-4-27

生活中,我们多是强调自己的理由而不在乎别人的理由,这种片面固执的态度是引发争端的缘由。因此,我们要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给别人一个理由。

给别人一个理由是虚心的表现。当别人对我们的作品产生质疑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少犯错误。《国画大师张大千》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送给“吉林三杰”之一的著名收藏家徐鼐霖。画中,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头朝下,作欲飞状。徐得此画后,很是珍爱,特意请齐白石题诗。谁知齐白石看画后说:“大千此画谬矣!蝉在柳枝上,其头永远是朝上的,绝不会朝下。”

张大千闻言后不以为然。后来他与画家黄君璧去树下看蝉。但见柳树上的蝉,全都是头朝上趴着,方知齐白石说的有理,遂虚心向齐白石请教画蝉的问题。齐白石说,蝉因头大身小,趴在树干上,多是头朝上身在下,这才粘得牢。柳枝很细,蝉如果头朝下就呆不稳。张大千听后,对齐白石佩服极了。

给别人一个理由是对别人的尊重。名师对弟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总是从严从难要求弟子。福楼拜就是这样一位严师,在他的指导下,莫泊桑写了大量小说。七年过去了,他的习作已有一人高,老师还是不让拿去发表。要在别人,早就怨气冲天了,但莫泊桑觉得老师这样做肯定有理由,他仍尊重老师。三十岁时,他呕心沥血写的《羊脂球》得到老师的赞赏,并立即推荐发表。他因此作一举成名,十年内,他发表了二百多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十六部,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给别人一个理由是对别人的理解关心。当弱者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时,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并给予帮助,是一个人有爱心的表现。杜甫便是个有爱心的大诗人,他的草堂附近住着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妇人,秋天常到草堂前打枣充饥,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属。此人在草堂四周插上篱笆,不许老妇人打枣。无以为生的她便向杜甫求助。杜甫答应劝说姓吴的亲属让她打枣。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人以沉痛的心情陈述了老妇人打枣的理由,吴郎深受感动,此后便任她打枣了。

给别人一个理由是处世之道,做人之道。人都会被侵权误解,当别人要讨个说法时,给别人一个理由,无疑是给别人一种理解、关爱、支持、安慰、鼓励……它会激起多少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又会让多少人感受到人间的至爱真情啊。难怪有人欢呼:“理解万岁!”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广》云:“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当少壮时,要体念衰老的酸辛。”“矜怜”、“体念”就是理解体恤。这是消除隔阂,沟通感情,化解矛盾的良方,也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人际间的摩擦纠纷便是不理解造成的。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换位思考,谁也不让步。于是小纠纷闹成大矛盾,甚至酿成悲剧。假如人们有理让三分,得理也饶人,给对方一个理由,一个面子,一个台阶,一次机会,一条退路……许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耶稣基督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受人关爱尊重,那就关爱尊重他人吧,给别人一个理由,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那么,别人也会关爱尊重你,给你一个理由,设身处地地替你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