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不可能的科学

不可能的科学

意林 日期:2023-3-17

隐形术、青春常驻、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对于热衷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说,所有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事物。今天,一项又一项的进步和成绩都表明,人类通过科学不断开拓“可能性”的疆域,对于人类最为疯狂的梦想来说,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

隐形奇术躲过旁人的目光,这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追寻的梦想。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物理学家彭德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突破了这一“不可能”,他并未把思路集中于物质方面,而是提议让光线发生弯曲,以使其绕开遇到的物体。2006年,这一奇思妙想进入实验阶段。彭德利利用超材料成功地使光线产生弯曲,使其对所遇到的电磁波实现隐形。凭借这一令众多物理学家瞠目结舌的发现,彭德利首次公布了堪与哈利·波特的宝贝媲美的“隐形衣”。

那么,能否更进一步,设计出瞒得过人眼的隐形衣呢?彭德利坦承:“由于镶嵌纹路的问题,我不敢肯定有朝一日是否能够制造出适用于可见光的又薄又软的隐形衣,相反,5年之内或许有希望制造出质地坚硬的可见光隐形衣。”

驻颜有方“第一个寿命超过千岁的人有可能已经出生了。”奥布里·德格雷提出了“可忽略衰老”理论的大胆预言。这一理论认为,衰老进程是能够得到控制的,以使生命在充分保留机体功能的情况下,得到近乎无限的延长。

2007年11月,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在人类皮肤细胞的基础上研制出“人造”胚胎干细胞。山中伸弥对人类皮肤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行重新编组,使其“返璞归真”,回到相当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机体修复细胞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首次得到发现,它就是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IPS干细胞问世后,已经成功地用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胰腺细胞及血液细胞的再生,治疗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无限能源2100年前后,人类将迎来一个惨淡的未来,届时地球上将再也找不到一滴可供燃烧的石油,而全球能源需求将达到今天的4倍。难道人类注定要被打回石器时代?

如果科学家能够从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中得到启示,物质与反物质之间的反应会产生取之不尽的能量。

只要在地球上重现太阳能源的形成过程,即氢原子的聚变反应,就能产生出数量可观的能量。仅仅1克氘和氚的混合物发生聚变后,就可产生3400亿焦耳的能量。

核聚变原料在地球上的储量极为丰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氘,而氚可以由锂产生。不过,科学家还需“驯服”核聚变过程中形成的“微型太阳”。虽然难度很大,但也不是不可想象的。在地球上进行核聚变反应再也不是痴人说梦。

冬眠从地球到火星大致需要6至9个月,从地球到土星光环一来一去需要8年!为了让如此漫长的旅途变得可以忍受,各国宇航机构一直梦想让宇航员在航行过程中进入冬眠状态。

科学家找到了几种可能实现人类冬眠的途径。第一种途径就是低温,低温可以减缓酶反应的速度。通过低温使人进入冬眠的设想已经在心脏或脑部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

另一种途径在于研制出能够直接减缓细胞新陈代谢活动的化学分子。2005年,美国一科研组通过让小鼠吸入浓度极低的硫化氢气体来诱使小鼠进人冬眠。很可惜,这种“人工控制冬眠”未能在更高级的哺乳动物身上得到再现。在自然冬眠的种种谜团未被解开之前,人类冬眠的实现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灭绝物种再生直到发现DNA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让早已灭绝的物种获得新生是不可能的事情。1953年DNA的结构获得确认后,事情发生了改观。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从标本中提取出南非小斑马(于1883年灭绝)之后,这一计划变得更加切实可行。此外,以1996年克隆羊多利成功案例为标志的克隆技术的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2008年1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舒斯特宣布,他从冰原中发现的猛犸尸体中获得了基因片断,并开始筹集资金用于对猛犸进行克隆。因此,对于1万年前灭绝的长毛犀、剑齿虎和在1690年灭绝的渡渡鸟来说,有朝一日重新看到它们俊美身姿的希望依然存在。

完美机器人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已经产生了这种梦想,并由此创造了皮格马利翁的神话故事。

科学的惊天赌注在日本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手中获得了成功。石黑浩所创造的机器人酷似其本人。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时机器人甚至能代替他去上课。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10年或20年之后的机器人能够完成货物的搬运装卸工作、陪伴老年人、为生病的孩子解闷。未来将会出现在工厂、养老院、医院等工作岗位上的机器人已经成为科技研发重点。那么,人造人的梦想是否也将会通过这些机器人得以实现呢?

如果我们把能够促使自我意识形成的程序作为人造人诞生的标志,20年的时间看来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