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博弈美国文科

博弈美国文科

意林 日期:2019-6-9

像中国高中里的许多尖子生一样,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陈镛方也很向往美国的大学教育。但不同于其他同学,他并不钟情于哈佛、耶鲁这种被中国人视为“终极梦想”的美国常青藤联盟名校。他申请了缅因州的一所小型精英文理学院鲍登学院,并获得了心理学专业的全额奖学金。入校后不久,他又辅修了经济学,作为第二专业。

今年即将毕业的陈镛方,深感受益于人文科学教育,遂与好友合著了《博弈美国本科亲历文理学院精英教育》一书,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开阔国内学生和家长们的求学、择校思路。的确,对于中国人来说,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大学总是如雷贯耳,而相对小型的文理学院实在冷门,鲜为人知。但这类文理学院的优势举不胜举,鲍登学院的师生比例是1:9,教授们投入教学的精力远远大于个人科研项目。“鲍登学院教会我如何生活,而非仅仅是如何干活儿。”23岁的陈镛方说,“人文科学是在塑造个人,培养思想。毕业之后你也许会丢掉大学4年里所学的大部分知识,但你获得的是学习它们的能力。”

4年来,陈镛方修过的课程包括艺术、婴幼儿发展(并在鲍登儿童护理中心实习)、性经验史(由同性恋者研究部开设)、美国内战史,以及一些独立研究课题,如“软件的盗版”以及“中国首位女性统治者唐朝女皇武则天”。最后一学期,陈镛方选修了由一位前缅因州参议员教授的日本政治学。对于陈镛方来说,印象颇深的一点便是课堂上师生间的紧密互动。“每个班的学生都不多,所以我们很容易和老师混熟。老师经常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在中国的大学就不太可能了,一万多名学生呢。”

不少人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谈人文教育实在不够实际。它毕竟不是那类“立竿见影”的专业,没法在短时间内帮助改善就业前景。“在中国,老板要找的是毕业就能上岗的员工。谁愿意去再花时间和金钱培养一个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陈镛方耸耸肩,“不过老板们常常发现,时间久了,这些文科毕业生的优势自然显现出来。”事实上,他所选择的道路已在近些年来引起相当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申请美国的各种人文科学类院校。过去鲍登学院每年只有不到100个中国申请者,而如今已增至300人。

现在一些国内顶尖大学已经开始从文科学习方面着手进行试验。上海的复旦大学引入了牛津和剑桥大学式的住宿学院结构,并打破一项传统,将选择专业推延至大二进行。广州的中山大学走得更远,他们专门建立了一个文理学院,开设中国古典文学、希腊语、拉丁语、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等课程,并选出30名尖子生作为一个测试组来上课。教授们表示,这种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思想家而不是“暴发户”。不过,另有声音表示中国当务之急应该集中精力培养一批高级技师,来填补国家在各个产业中的人才空缺。

更深一层的质疑在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究竟能否支持这种西方非常普遍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方法。以人文科学为本的香港浸会大学,在珠海建有名为国际联合学院的合作院校。其执行副总裁埃德蒙德•郭认为,人们的态度正在变化。他指出,广东的政府部门迫切希望结束该地区对于制造业的依赖,建立一个新型知识经济体系。因此他们很赞同郭先生的办学理念本着全面培养一个完整之人的目的开设课程,让学生从实践经验中学习,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并接受情绪及敏感度训练。21世纪的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得更加灵活,更加包容,更加敏锐。文科教育能使中国获得更多的有用人才,并为这个多民族社会的合作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这才是中国眼下最为实用的经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