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寻找内心的罗斯福

寻找内心的罗斯福

意林 日期:2020-12-7

林肯已经够了,我们更需要罗斯福这是笔者对贝拉克·奥巴马的简略忠告,他曾多次在访谈中提及希望仿效林肯。他说,假如前往某个荒岛生存,在《圣经》之外他最想携带的书就是多丽丝·古德温的《竞争团队》。的确,这是一本好书,但假如这个荒岛是一个失业率居高不下、充斥着住房和金融危机等问题,而且消费者对市场完全缺乏信心的地方,那这本书就根本派不上用场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本有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书更有可能为我们带来启示。

没有必要将这两位伟大的总统来一个对决,他们两个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有一种品质却是罗斯福所独有而林肯所不具备的,至少在流行的林肯传记中是这样,这就是永不知疲倦的旺盛精力。当年称呼阿尔弗雷德·斯密斯(罗斯福时期的民主党领袖,曾四任纽约州长)为“快乐斗士”的罗斯福其实本人就是一个“快乐斗士”。他身上那种狂热的乐观和尝试一切办法来终结经济大萧条的决心才是最可宝贵的毕竟,在用尽一切手段却仍无济于事之后,这是人们仅有的对策。

在阿米提·什莱斯撰写的《被遗忘的人》当中,她提出了一种有关罗斯福的修正主义观点。她指出,罗斯福新政非但没有将美国从大萧条的泥沼中拔出来,反而恶化了事态。尽管什莱斯的这个观点遭到论者的批评,但她总的论点毫无疑义是对的: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终结经济大萧条,帮助美国摆脱大萧条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妨来看看什莱斯提供的数据。1923年,美国的失业率为3。3%,在1929年,该数字是5%,到了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1933年,它是23。2%。自此以后失业率开始下降,但也偶有回升,到1940年,失业率仍处于14。6%。对某些人来说,这些数字表明,罗斯福并没有结束经济大萧条;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一切都按照罗斯福的预期一步一步地在前进。不管实际情形如何,当日本人有效地开动战争机器,对珍珠港发起偷袭之时,美国仍还在步履维艰地行进着,看不到大萧条的结束。

在上周日CBS电台播放的“60分钟”节目上,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对前总统罗斯福和林肯都表示了他的敬意。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中谁是奥巴马最钦佩的总统,而在于奥巴马与这两位总统中的哪一位最相似。假如答案是林肯,那我们有麻烦了。林肯有一个最高目标,那就是将整个联邦统一起来。这个任务极为艰巨,但林肯知道他有办法来解决它:找到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来统帅军队。正如他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所提到的,这是一场他将誓死斗争到底的血腥战争。

然而,奥巴马所面临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挑战。他面临的是自大萧条时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保持在6。5%的水平上这和大萧条时期相比简直是小儿科,但话说回来,那个时候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持有股票。如今,将近有一半美国人持有股票,而且68%的美国人住在自己购买来的房子里。他们无疑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深受伤害的一群人。他们未必会全部失业,但对于未来,他们肯定早已变得悲观,而假如他们想退休,那么退休后的生活也绝不会是无忧无虑的。

在过去的一周,笔者访问了一批专家,他们有的研究金融,有的研究房地产或是一般的投资业务。此外,笔者也访问了国内外的媒体大亨、一位投资银行家、一位制造商以及一名前银行家。笔者由这些访谈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上,我们正处于衰退期;心理上,我们处于抑郁状态。理由:没有哪一个专家能拿出对策。

没错,也许大部分人会认为某种形式的开支计划将是一个解决经济危机的好主意,比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人认为,我们需要为处于冰冻状态的信贷系统解冻。没错,计划是来一个又去一个,但突然之间的崩溃去年高盛的CEO还拿着6850万美元的收入,而今年他的收入一下子锐减了大约6800万美元却使人对曾为上帝所眷顾的经济体系顿时信心尽失。接下来该怎么办?

解决方案还是有的,它就在某个地方。只是暂时还没人知道它在哪,我们需要花时间不断地去尝试。这一点,奥巴马是清楚的,他在“60分钟”这个节目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可是,有一点他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他最需要学会的本领恰恰是拥有像罗斯福那样的激情正是那种乐观精神和能获得他人共鸣的非凡能力,使得如此多的美国普通百姓热爱并追随着这位富有的美国总统。林肯,一个不免时而忧郁时而阴沉的人,如埃德温·斯坦顿(林肯的国防部长)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人。罗斯福则属于当今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