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这座城市的繁华并非与他们无关

这座城市的繁华并非与他们无关

意林 日期:2021-3-10

2001年,张轶超在复旦大学读研。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同学一起去上海江湾镇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给那儿的孩子们上课杨浦区江湾镇是农民工聚居的地方。

原本,张轶超是冲着玩儿去的。他想象的画面是这样的虽然学校很破旧,可孩子们很天真,上课时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高高兴兴;等他们要离开了,孩子们依依不舍,挥手相送……就像电影里那样。可是现实完全不是如此整堂课非常吵闹,没有几个孩子认真听讲。当有志愿者拿出一大袋糖果时,他们才终于安静下来。

当他们离开时,学校的老师把一大袋糖果撒向空中,孩子们开始抢,有人打闹,有人哭……就在那一刻,张轶超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难道给孩子们带些好吃的糖果就能够改变什么吗?张轶超觉得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要改变一点什么真是任重而道远。

那些跟着父母来到大城市的孩子难道真的可以享受到城市给予的荣耀吗?当很多上海家庭不惜代价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让孩子上名牌大学的时候,那些辗转来沪的外地孩子却还在为争抢一颗糖果而打架,而哭闹。

从那以后,张轶超开始力所能及地为外来孩子做事情。

一到周末,他就去农民工子弟学校上课;一有机会,他就为孩子们募集图书、体育用品和电脑。

第二年,张轶超意识到,这些农民工子弟缺少一个固定的场所,孩子们下课后甚至没有一个学习和交流之处,他们的父母也没时间管他们。在朋友的资助下,张轶超租了国权北路久干公寓的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作为孩子们的活动基地,命名为“久牵”活动中心。

就这样,张轶超做志愿者的热情越来越高,复旦大学的同学也给予了很多支持,轮流来给孩子们上课,开起了很多课程。公寓里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但好景不长,一年之后这个地方就撤了。没别的原因,没钱了。张轶超发现,当你试图改变一点什么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他只好重新把志愿者工作的中心放回学校,他又定期去给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课。

后来,张轶超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影,看着看着,他感动极了。

那部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里,一群孩子在马修老师的指挥下,用童声唱出了天籁般的《海洋》,张轶超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念头在他的心里激荡:“我也要搞个合唱团!”

但张轶超的合唱团却办不起来什么都缺:一没基础,二没老师,怎么办?

这后来,他在网上和一个做公益的朋友闲聊,聊到电影,他就说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想办个合唱团,对方说正好他那儿有一位志愿者是学音乐的,可以当老师,免费教孩子们唱歌,要不试试?

于是,2006年2月28日,张轶超和这位音乐老师到那所民工子弟学校挑选了44个孩子,成立了合唱团,名字就叫“放牛班的孩子”。

然而合唱团成立的第一个月,张轶超花得最多的时间是用来劝架和维持纪律。好不容易把纪律维持好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一起唱歌了,一张嘴,张轶超又愣住了。这44个孩子没有一个受过音乐训练,没有一个能完整地唱完一支歌。他们认为的唱歌就是把歌词大声地喊出来。

张轶超告诉他们,合唱不是让自己的声音盖过别人的声音,合唱是所有人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构建,把一个最美好的世界用歌声表达出来。

合唱团找老师很困难,专业的老师上课一次最低500元,张轶超自然是付不起的,只好靠志愿者来教孩子。但志愿者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员很不稳定。合唱团的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公司白领,短的教一个月,长的教半年一年,已经先后换过7位老师了。

一开始,张轶超雄心勃勃地梦想着训练出一个非常棒的合唱团,就跟电影里一样,去全国巡演,让所有人都关注到这个农民工子弟群体。

然而,现实不是那么容易被梦想超越的。跟城市孩子相比,这些外来农民工的子女们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张轶超发现,这些孩子甚至都不敢在人前大声讲话或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没有自信。这些孩子与本地孩子的处境有着天壤之别。

张轶超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一所贵族学校当老师,待遇相当不错。上那所学校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高中一年的学费就是8万元,上课用的是国外教材,高中毕业不参加高考,直接去参加海外高校的入学考试。

但是这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又是怎样的状况呢?他们甚至没有一所安静的校园,教室都是临时租用或改造的,有的是仓库,有的是废弃的厂房,桌椅歪歪扭扭破烂不堪,师资更是不行,有的老师英文发音很不标准,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怀疑这也是在上海吗?可这的确也是上海。只不过,太多的人对这个群体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

张轶超从做志愿者的那天起,努力在做的就是,想让那些外来的孩子能多感受一些这座城市的美好。

在张轶超和众位志愿者的不断努力下,畏畏缩缩的孩子们终于挺起了胸膛,不敢开口的孩子也张开了嘴,只知道喊歌的孩子也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节奏发出声音了“放牛班的孩子”的歌声终于放飞。

3个月后,孩子们迎来了第一次公开演出,在中福会少年宫,合唱团唱出了《让世界充满爱》《拯救世界》《童年》3首歌。

在张轶超听来,孩子们的歌声不能说有多精妙因为他们根本无法企及那些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的合唱团的水平,但是张轶超在舞台边听得泪眼朦胧。演出结束后掌声如潮,有几位外国友人一直站着鼓掌,用不熟练的中文对孩子们说:“你们是最棒的。”

那次,观众们还捐献了10万元钱,用来资助合唱团。

对孩子们来说,合唱团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在上学和帮父母干活之外。他们感受到了从未属于他们的被人尊重的自信和快乐。

为了这个合唱团,张轶超越来越忙,贵族学校的工作顾不上了,索性辞掉。正当他想放开手把合唱团搞得红红火火时,一个巨大的困难摆在了面前那所民工子弟学校因为无法达标,关闭了。

无奈之下,张轶超自掏腰包,在逸仙路租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建立了另一个“久牵”活动中心。那地方不大,人却不少,每个周末,分散在四处的孩子们又会来到“久牵”相聚。

在这里,这个合唱团不仅仅是合唱团,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乐器和课程,古筝、笛子、吉他、口琴……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按照自己的兴趣感受快乐。

每年夏天,“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团都要举办一次“回乡之旅”活动,张轶超带着孩子们回到他们老家的村庄给孩子们演出。

他们每年有几个专场音乐会,还有久牵新年音乐会;他们参加了世博会的演出;在2012年东方卫视的春晚上,合唱团的孩子们还跟姚明共唱了一首《快乐相随》。6年了,“放牛班的孩子”继续唱着,而且名气越来越大。

这些年来,进进出出合唱团的孩子有一百多人。张轶超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这合唱的歌声里变得热情、开朗、活泼、自信他甚至发现,孩子们在唱歌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都闪闪发亮。

张轶超自己也变得不一样了,他更安静了。他不再奢求“放牛班的孩子”成为一流水准的合唱团,那已经不是他的目标他只想要孩子们享受音乐,从歌声里感到快乐。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座城市的繁华并非与他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