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有没有必要去当那个最好的

有没有必要去当那个最好的

意林 日期:2020-1-28

许多写信给我的中国学生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不在优等生之列。似乎一些人认为,这无法改变,可在我看来,这么想不对。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当个好学生就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事实上,工作和生活的衡量尺度与学校的是不同的。成为优等生固然不错,但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成为那个最好的?

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所有的雇员都有足以成为CEO的优秀条件,那么这家公司该如何运作?答案显而易见。一家公司需要不同条件、不同学历水平的人。能力过高,会像能力不足一样,也会带来麻烦。身处公司的底层,并不意味着你不重要。一家宾馆里,经理的职位显然比前台接待员要高。但如果接待员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顾客对这家酒店的整体评价会怎样?一句温暖的“您好”是客人得到的第一印象。同理,大厨固然是一家餐馆名声的关键,但如果上菜的服务员不友好或笨手笨脚,那会怎样?不要忘了,没有底部的根基,就没有金字塔的塔顶,是根基在支撑着顶端。

人人都想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这当然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天赋。不过,在高中或大学里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并不代表你在工作中不会做得很棒。学生时代做得好,整个人生就真能好了吗?

当然,我们并非生来就是爱因斯坦、马云或马友友,这个世界也并非只需要这样的人。虽然我们难免会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但不要被这种比较所左右。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特别的人,这很自然。但现实迫使我们意识到,别人也许更聪明、更漂亮、跑得更快,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平平。这是个灾难吗?绝不是!

我们人生任务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直面我们相对中等的能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才能都被称做“平均能力”。在很多人心目中,玛利亚·卡拉斯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曾被问起,她有如天籁的声音有多少来自天生,多少取决于后天努力,她回答说:“10%天生,90%努力。”

玛利亚·卡拉斯在她声乐学业结束后从未停止过继续努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就要认为,毕业后学习就该随之停止?

学习应当永不停歇它只是从被教转为了自学,我们应当由自己来设定目标并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人的大脑灵活且具适应力,这不仅适用于我们在校期间,更是贯穿我们的一生。早晚我们都会体验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过有些人会早早有如此感受,有些能力更高一筹的,则体会得晚些。但成长往往是从弥补我们意识到的不足开始的。生活的上限有多高,这更多是个意愿问题,而非天赋问题。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在其他方面情感智慧、社交才能、雄心以及毅力有充分能力的人。

心理治疗师夏洛特·米弛在其著作《强大的我》中写道:“我们大可不必总去当那个最好的,也不必总那么完美。‘足够好’有时也很不错。我们可以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必须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的目标是要和“自我”保持健康的关系。就像拉伤的肌肉有可能撕裂一样,过高的目标有可能损害实现它的动力。

即便目标是你能力所及,它也需要时间。如果你是神童当然无需担心,但其他人则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而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先战胜习惯性的方便舒适。人们当然不喜欢紧绷自己,但一旦开始体验那份战胜困难的能力,便开始获得力量。

关键不在于去做那个最好的,而是做最好的那个自己。大部分人恰恰忽视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