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死亡之海”里的神秘部落

“死亡之海”里的神秘部落

意林 日期:2021-3-18

前几年,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不幸遇难。这是继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神秘失踪后,葬身于“死海”中的又一勇士。从此,这片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毛之地,越发显得恐怖异常。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个被称做“进去出不来”的大漠深处,一批维吾尔族人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且活得生机勃勃。这个“死海”中的“神秘部落”,至今还很少为世人所知。前不久,笔者随一支考察队冒险闯入这里访问,所见所闻让人惊叹不已

路不拾遗的民风

7月的风炙热而焦灼,热风卷起的土浪裹着沙漠车,像一团灰色的云在空旷的荒漠上飘动。放眼望去,四周全是连绵不绝的沙包和枯萎的红柳丛。

忽然,狂风骤起,整个沙漠顿时翻腾起来,黄沙怒卷,天昏地暗。刺耳的“呜呜”声似有无数鬼魅哭号,令人心惊胆寒。越往沙漠深处走,越让人惶恐不安。

“快看,前面有人家了!”司机猛地惊呼起来。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前方一片胡杨林旁,果然有几栋土坯房。出人意料的是,这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处于原始状态,孩子和大人尽管穿的衣服很土、很旧,却很整齐,精神状态也挺好。看到“天外来客”,他们先是异常惊讶,接着又十二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

通过交谈得知,这里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户不锁门。在这里,行人赶路走热了,脱去外衣放在路边上,用石块压住,返回时衣服仍不会丢。

这里的维吾尔族同胞,很注重礼节、礼貌和尊重长辈,大家在路上见了面,都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向前倾约30度,并连声说“撒拉买里孔木”(意思是“祝你平安”)!

年轻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让老年人坐上席;如果同路的有老年人,小伙子们就会规规矩矩地让他们走在前面;就餐时,先把饭送到老年人面前;启程时,要把老人扶上马……

尽管曾经轰动世界的尼雅古城遗址就在附近,中外探险家曾在这里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斧、汉简以及唐宋时代的铜钱、毛织物和丝织品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但这里的维吾尔族人却从不动它们。因为在村民们看来,这是属于祖先的东西,无论值多少钱,自己都不能拿任何一件占为己有。虽然这里地处大漠一隅,却堪称“君子国”,其文明程度令人惊讶。

解开生存之谜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因气温较高,年降水量极小,水在这里显得宝贵异常。世世代代,不知有多少勇士因干渴倒毙在茫茫沙海中。那么,这个沙漠中的“神秘部落”是怎样解决水和口粮问题的?到此地考察后才解开了这个“难解之谜”。原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两条比较大的河流,一条是和田河,另一条是克里雅河。而深处沙漠腹地200多公里的达里雅布依乡,就位于克里雅河两岸。这条缓缓流淌的河流,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水源,还顽强地孕育出一条宽数百米乃至几公里的生命带。这里长满了密密匝匝的红柳、芦苇丛和胡杨林。在这些植物带中,时常还可以看到野兔、野猪和狐狸等动物。

这个乡东西只有几公里宽,南北却长达300多公里。在这条狭长的河谷中,全乡160多户1000多人全是牧民。他们靠河边生长的胡杨和红柳等植物饲养牲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由于交通不便,长期与世隔绝,这里的维吾尔族牧民很少走出大漠,人们至今仍保持着古朴的生活习惯。他们不吸烟,不喝酒,饮食主要是羊肉和一种叫“库麦西”的面饼。

粮食是政府专门从国库中拨出,又专门在乡上设立了粮站,运费由国家承担。至于蔬菜,这是个令人头疼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平沙万里无人烟”的荒漠里,路远难行,菜也不好保存,只好不去吃它。

医疗在偏僻地区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但在这里却根本算不上“问题”。一则,当地牧民的体质比较好,很少生病。二则“狭长的植物带”本身就是个天然中药库。气味难闻的苦豆子是治痢疾的良药,治愈率高达95%;骆驼刺分泌的一种糖,可治腹痛腹泻和牙痛;沙枣树皮可治外伤和烧伤;红柳皮可治皮肤病;开着小红花的卡恰古丽草能消炎解毒;青蒿对止血又有奇效……尤其是胡杨林中的甘草,盘根错节,细的就有胳膊粗,粗的直径有脸盆那么大,一株甘草就有100多公斤,得两个人抬着往车上装,这些宝贝足可以把我们惊个目瞪口呆。所以,无论谁有个三灾六病的,转一圈立马儿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药,根本不用花钱找医生。

有趣的生活“怪事”

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维吾尔情歌飘动,几位红衣绿装的洗衣姑娘吸引住了我们的视线,尤其是她们晒衣服的方式,更让人惊奇不已。一般人洗衣服都晾在绳子上,而她们却在沙丘上用手刨几个坑,然后把洗净的衣服放进去,再用沙子把衣服埋住。

看到笔者一脸不解的神色,姑娘们“咯咯”地笑了起来,并朗声说出一串维语。向导翻译说,这样晒衣服干得快!“那不又把衣服搞脏了吗?”“不会的,这沙子非常干净。”刚说完,几位美丽的姑娘又笑了起来。

不大工夫,姑娘们埋在沙子里的衣服已经干了。她们从沙坑里一件件取出来,轻轻一抖,沾挂在上面的沙粒全不见了,衣服干干净净。一位叫巴哈古丽的女孩说,这样“晒”衣服不仅干得快,而且自然“消毒”!

在达里雅布依乡牧民家做客时,笔者还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怪事”,家家户户都有很多被褥。有的全家五六口人就十几床,这的确很让人费解。

经询问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地人住得都非常分散,因为路程远,爱串门的“邻居”一般很少有能当晚返回的,主人只好多做些被褥专供他们留宿用。另外,达里雅布依乡的牧民都很好客,对于过往的同胞,不论认识与否,他们都会尽心相待。先端上热茶,再按客人的人数烤“库麦西”。

遇上尊贵的客人,他们还要宰羊。其烹调方法更让人叫绝:先燃起一大堆胡杨柴,然后在炭火中掏个大洞,把一整只肥羊塞进去烤熟。颜色焦黄,味道十分鲜美。在当地人看来,烤羊肉才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

达里雅布依乡是南疆有名的“长寿之乡”,100多岁的老人在这里并不罕见。一位医学专家说,这除与他们的食物简单、大量饮茶和从事的劳动不很繁重有关外,主要是老人们热爱生活,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做到随遇而安,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

近年来,这个大漠中心的“神秘部落”,也日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人建议当地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好达里雅布依乡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并开辟成高档次旅游区。据说这个建议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许用不了多久,凭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这里就会成为世界旅游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