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被逼出来的被逼出来的

被逼出来的被逼出来的

意林 日期:2021-9-9

《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豪榜中,前40位大富翁却有十几位是犹太人。“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等大名更是如雷贯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犹太人成为了商海的弄潮儿?

犹太人最初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出现在中东地区的,当他们在迦南地定居后逐渐成为了耕种土地的农民。直到犹太人彻底失去了家园、在世界各地散居之前,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与其他民族没什么区别,无非是农民、牧民、工匠、商人等等。

从5世纪末开始,欧洲就出现了禁止犹太人拥有土地的法令,这个法令使得犹太人不可能成为拥有地产的领主,犹太人要想继续从事农业只有依附封建领主成为农奴。

然而,根据犹太教的习俗,犹太人在安息日(即星期六)是不可以工作的,但信仰基督教的庄园主又禁止他们在基督教的圣日星期天去田间劳动。这样,在领主庄园上务农的犹太人一周内就有两天不能干活。

农业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当农忙季节到来时,被迫连续休息两天就意味着要大量减产欠收。于是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脱离农业生产,成为欧洲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一个主要居住在城镇中的民族群体。

在城镇生活的犹太人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公元9世纪前后,欧洲社会城镇化过程复苏,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事手工业的基督徒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为了垄断当地的手工业,基督徒手工业者纷纷组成行会。这样,最早从事手工业的犹太手工业者就因为具有不同的信仰而遭到歧视,被排斥在手工业行会大门之外。

因此,摆在犹太人面前的基本上只剩下经商一条路。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一个封闭割据的农业社会,欧洲的大部分民众一生从未离开过家乡或领主势力范围所及地区,除了基督教这个共同信仰的宗教外他们是一盘散沙,一些生活必需品只能依靠地区间的贸易。而犹太人的一些独特之处恰恰能够让他们担负起这一历史任务。

首先,散居在欧洲各地的犹太人是封闭的欧洲社会中难得的流动群体,这对地区间贸易往来非常有利。无论身处何地,犹太商人都固守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在欧洲民族众多、语言不一的环境下,这也为他们在不同地区间经商提供了交流的便利。

其次,犹太人是一个公认的“守约”民族,对待合约的诚信态度,为不同地区商人之间的商业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犹太教中“每一个犹太人都是另一个犹太人的保护人”的思想,使得犹太商人在异地经商遭遇不测时能获得当地犹太人尽可能的帮助。此外,由于犹太人拥有统一、为全体犹太人所认可的《塔木德》律法,一旦出现了争端,犹太人无论在何地何处,都可以在犹太法庭依据统一的律法得到合理的解决。

不过,随着十字军东征打通了欧洲通向东方的商道,意大利威尼斯等商业城邦兴起,欧洲非犹太人在商业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崛起,他们在商贸领域再次对犹太人强烈打压。

此时,另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放贷业却在向犹太人敞开大门。而在十二、十三世纪,基督教会却将放贷斥责为“高利贷活动”,视其为一种罪孽,严令禁止基督徒从事任何放贷取息的“勾当”。

但这种“肮脏”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做,犹太人不信基督,在教会看来是注定要下地狱的,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多不多这条罪孽也就无所谓了。于是,越来越多犹太人开始转向放贷业。

有一句话说得好:“犹太人并非因为放贷才遭受人们的憎恨,而是因为遭受憎恨才走上放贷之路”。犹太人的称谓本身在某些西方语言中,如英语中的jew,德语中的jude,都有“放高利贷者”的含义。

在处处遭人歧视,随时可能被迫害的社会环境中,犹太人只能靠钱生存。

在一些地方,犹太人通过交人丁税获得居住权利;在另一些地方,犹太人必须缴纳多于非犹太人一倍甚至数倍的税额才能生活在那里。此外,为了避免迫害,犹太人常常要有个保护人,其代价是向保护人交纳特别款项或大笔捐赠。在社会动乱发生时,作为首当其冲受害者的犹太人常常只有在拿出一笔金钱后才能免于一死。这样金钱便成为保障犹太人生命安全的“保险金”。

生存需要金钱的法则,迫使犹太人不得不较多地考虑获得金钱的渠道和办法,并导致犹太人对金钱的一种特殊崇拜。

犹太人的理财、生财、发财、积财的本领由此而来,并经世代承袭,终于发展成为犹太人的第二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