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着急,缘于内心的迷惘

着急,缘于内心的迷惘

意林 日期:2019-7-21

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越来越感到慌张。

我们的内心正在成为海量信息与新生事物的跑马场,我们忙不迭地更换时装、车、包,生怕自己被世界遗忘;我们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离去,似乎生怕驻足原地,就会忘记前行的方向。于是,我们变得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见怪不怪于新事物的出现与消亡,不是因为淡定,而是因为迷惘。

可不可以不着急,可不可以不慌张,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想想自己来时的方向?

还记得汪国真的诗句吗?“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着急改名

信阳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拟更名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认为,校名“前缀”由地方变成河南,显得更“高大上”;也有人认为,新校名没了地方特色,断了传统,失了味道。

想想看,这些年,全国很多院校刮起“改名风”。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竟有300余所高校更名。本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与学问高下并无直接关系。何况,一所大学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大学,其校名不仅承载着传统、更代表着学校的底蕴与内在的文化精神,频频更名,不仅是对历史的丢弃,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割裂。

看看世界著名大学,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这样的“大学”,也有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学院”,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分校”。不论是大学、学院,还是分校,这样的校名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声誉和地位。

这样看来,大学若真想为自身的发展添把火,着急改名并非上策,还得从育人与科研这些真本事上下功夫。毕竟,“实至”方能“名归”。

●着急成长

周一美术、周二彩陶、周三合唱、周四英语、周五钢琴、周末数学……北京徐女士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被称为“最着急”家长。

有关家长因焦虑而揠苗助长的事例,我们见得太多,也批判得太多。今天不想再讲大道理,只想换个角度来想一想。

对成年的我们来说,时时会这样想:如果我的童年慢慢来,我可以在童年的储蓄罐里,多储藏一些回忆的糖果,然后在一个长大后的夜里偷偷地拿出来慢慢品尝……已经成年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幻想,又怎有权利去剥夺属于孩子的童年时光。

还记得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吗?“小孙儿大概只有5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着急表态

“像你这样的滚蛋!永远不要来香格里拉!”“一路下来,一分钱没有消费的话,比卖淫更可耻。”……在云南发生的导游言语伤害游客事件,让人气愤、寒心。幸而有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立刻表态,要求当事旅行社立即整改,“严肃处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从重从快、零容忍”。

要说监管部门快速表态的魄力值得称赞,可在称赞之余,我们不禁要问,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发生,相关法律也对不能强迫游客消费作出明确规定,那为何类似事件还屡次发生呢?对公众来说,在主管部门的“第一时间表态”之外,是不是更希望看到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动力呢?

因为,只有真正给予违规者以严惩,让违规者对制度与法律心存敬畏,才能让市场越来越规范,法律的尊严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