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月亮之下

月亮之下

意林 日期:2018-12-21

我的童年时代,是一个贫穷而单纯的年代。

村子里,是连电灯都没有的。要论电器,恐怕也只有手电筒了。家家户户的照明工具都是煤油灯。天一落黑,各家各户的方格子窗户纸里,就透出隐隐的红黄的微亮的光。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朦朦胧胧的萤火虫。

那个时候的中小学生,远没有现在这么辛苦。书包里只有三几本必须的教材和几个相应的作业本子。什么课外读物、辅导材料、同步训练等等,是根本没有的。也没有听说过什么特长班、补习班的。并且,教材的内容也简单得很。当时,整个村子里,连一台黑白电视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游戏厅、互联网了。所以,放学之后的时间常常是无比宽裕的。

冬天的夜晚格外漫长。一盏摇摇曳曳的煤油灯旁,围坐着全家人。母亲必须坐在光线最明亮的位置,因为母亲要不断地做针线活。要知道,那时全家人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春夏秋冬的穿着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父亲则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演义故事。当然,那些故事我们往往不知道已经听了多少遍了。所以,那时冬天的夜晚让人感到度日如年。

没有污染的年代,晴朗的日子就很多。每月中旬的夜晚,一盘圆月就明亮亮地悬挂在高天上。这是孩子们最为欢腾的时刻。不用谁去招呼,只要一吃过晚饭,就很快地聚拢了一群,捉迷藏、逮鹞子、抓“特务”。在村子里的夜晚,孩子们的呼叫声更加高亢辽远,能传到各家各户燃着煤油灯的窗户里,传到煤油灯旁父母的耳朵里。好像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年代,好多人家是连大门都没有的,只是一个矮矮的木条栅栏,象征性地站立在院门口。捉迷藏的孩子们就常常把那木栅栏用肩膀稍稍用力一顶,就顶起一个空隙,猫一样迅捷地钻进人家的院子里,然后找一个柴火垛隐藏起来。有时慌急慌忙中撞翻了什么工具,咣里咣啷一阵响,惊着了那家的主人,主人也不发怒,只是虚张声势地在屋子里高声骂一句:谁家的“洋鬼子”

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电视,县里有一台电影放映机,经常在县里各村轮流放映。各个村子里也没有电影院,都是在宽敞的路口放映的。全县有六七十个村子,即使放映机每天都不休息,轮到自己村子放映一次,也得两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如果三里五乡的邻村放电影,如果也是有月亮的晚上,就会有孩子们三五成群结伴去邻村看电影。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体格反而更壮实。三五里路深一脚浅一脚跑下来,一点都不感觉累。倒是电影中的神秘惊险情节常常让孩子们大呼小叫。有时电影的内容很惊恐,回家的路上就格外紧张,只顾狠命往前奔,好像身后有什么怪异的东西在追赶,连头都不敢回一下。急急忙忙奔回家,“咣”的一声撞开门,径直钻进了屋里,心脏却还在狂跳不已……

没有玩具,没有游戏的去处,却也并不感觉生活的单调。

而今,结交如此广泛,却常常有无处安放的情感;交流如此便捷,却免不了百转千回的思念;交通如此快速,心与心的距离却更遥远;只要我需要,几乎一切都能买到,但欲念却在无休止地疯长;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身心却无法不疲惫……

生活有越来越多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