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古代的经纪人“牙子”

古代的经纪人“牙子”

意林 日期:2022-1-19

经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在许多商业领域内,如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都可以看到经纪人活跃的身影。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经纪人”,称为“牙子”,也叫“牙人”“牙郎”,他们从事的职业,就是撮合买卖双方,帮他们做成交易后收取佣金。

“牙”为何意,尚无定论。北宋刘攽在《贡父诗话》中引用了友人刘恕的解释,他认为“牙”就是“互”,因为两字相似,“互”是被误写成“牙”字的。后来,人们对“牙子”得名的解释大都沿用这一说法。如明代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说:“今人谓驵侩者为牙郎。本谓之互郎,谓主互市事也。唐人书互作牙,互与牙字相似,因讹而为牙耳。”

对于“唐人书互作牙”的说法,有人不认同。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的“牙郎”一节中,以《旧唐书·安禄山传》中的一句话“禄山初为互市牙郎”为依据,认为在唐代“互与牙已属两字”。“互市”是“牙郎”活动的场所,这说明唐朝人已经能区别使用“互”和“牙”两字了。

虽然目前尚无法肯定,“牙子”的“牙”是由“互”字转化过来的,但是“牙”字确实和“互”字的含义有一些关联,即牙是由上下两排牙齿组成,故存在“相互”关系。

关于“牙子”因何而得名,还有其他说法。有人说,牙是在唇与舌之间活动的,恰如“牙子”置身于买卖双方之间。也有人说,“牙子”大都能说会道,是因其伶牙俐齿而得名。

至于陶宗仪说的“驵侩”,则是“牙子”的前身。唐代司马贞在给《史记·货殖列传》做的注中说:“驵者,度牛马市;云驵侩者,合市也。”原来“驵侩”就是专门在牲口交易市场上,为买卖双方拉线牵头的人,他们是从古代农耕社会中土生土长出来的,是中国最早的“经纪人”。后来,“驵侩”也用来泛指各类市场上说合买卖的人。

大约从唐代起,“驵侩”的称呼逐渐被舍弃,各种各样靠帮别人做成买卖而赚钱的人,都被冠以“牙”的名号。如安禄山是马市“牙郎”,《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是“卖鱼牙子”。“牙子”的门类越来越多,在明代水路运输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船牙”,他们充当货商和船户的中间人。

随着“牙”这一称呼的普及和流行,“牙子”活跃的交易市场也改称“牙市”,随后又出现了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商行,称为“牙行”。如冯梦龙《喻世明言》的卷首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就说苏州的枫桥地面是一个“柴米牙行聚处”。

明代商书《士商类要》说:“买卖要牙,装载须埠。”他对“牙子”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正因为牙子重要,所以官府还给“牙行”发帖(类似如今的商业执照),于是就有了所谓“官牙”的说法。

在封建社会中,把“牙子”归入“车、船、店、脚”这些让人瞧不起的行业之列,可见他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