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人心的妙用

人心的妙用

意林 日期:2021-3-22

老子之后一百多年,到了战国时代中期,出现了庄子。今人所说的“道家”,主要即指老庄思想。道家强调无为与顺其自然,那么人还需要努力修行吗?答案是肯定的。

庄子谈到人的修炼,总是不忘提醒我们“心如死灰”这四个字。为什么心要变得像死灰一样?因为心的运作确实难测之至。

《庄子·在宥》借老子之口说:“你要谨慎,不可扰乱人心。人心排斥卑下而争求上进,在上进与卑下之间憔悴不堪;柔弱想要胜过刚强,棱角在雕琢中受伤;躁进时热如焦火,退却时冷若寒冰。变化速度之快,顷刻间可以往来四海之外。没事时,安静如深渊;一发动,远扬于高天。激荡骄纵而难以约束的,就是人心吧!”说到起心动念的复杂状况,恐怕很难找到更贴切生动的描述了。

《庄子·列御寇》说得更为具体,还列出五种表里不一的情况:“人心比山川更险恶,比自然更难了解。自然还有春夏秋冬、日夜的规律,人却是外表厚实、情感深藏。所以,有人外表恭谨而内心骄傲,有人貌似长者而心术不正,有人举止拘谨而内心轻佻,有人表面坚强而内心软弱,有人表面温和而内心急躁。所以,追求道义有如口渴找水的人,抛弃道义也像逃避灼热的人。”在此,最后一句是在提醒我们不可操之过急。修炼之道,首先在认识自己,省察自己是这五种“厚貌深情”中的哪一种,再对症下药,回归于真实的自我。

为了客观地认识自己及认识别人,庄子提出九种观人之法,称为“九征”。他说:“对于君子,派遣他去远方,观察他是否忠心;安排他在近处,观察他是否恭敬;交代他繁重事务,观察他是否能干;突然质问他,观察他是否机智;给他急迫的期限,观察他是否守信;委托他钱财,观察他是否行仁;告诉他处境危险,观察他是否有节操;让他喝醉酒,观察他是否守法度;让他男女杂处,观察他是否端正。经过这九种考验,就可以看出谁是贤者,谁是不肖之人了。”

这番话首先应该用来省察及认识“自己”,如果自己无法通过这“九征”的检验,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呢?宋朝哲学家喜欢强调“在事上磨炼”,正好符合庄子的用意。因为,若是光凭说“理”,谁不能侃侃而谈?但是遇到具体的“事”时,才有真正的操守可言。

不过,这样的修炼与本文开头所说的“心如死灰”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修炼下来的心,似乎不是死灰状态。所以,我们在强调“表里如一、忠于自我”之时,还须介绍一个概念心斋。

顾名思义,“心斋”是指心的斋戒,而不是指“不喝酒、不吃荤”。心斋的具体做法,是要逐步减少感官的刺激、外来的诱惑、层出不穷的欲望,以及执著于自我中心的观念与成见。总之,就是要对“心”下一番涤清与整理的功夫,使它进入虚与静的状态。

心能虚静,那么从外表看来,不就是“心如死灰”吗?当别人都在耍弄心机、争奇斗艳、巧取豪夺、夸耀富贵时,你却能以虚静之心去面对。这是因为心正在发生奇妙的变化,也就是在平凡的心里面出现了光明,展现了属于“灵性”层次的境界。庄子以不同的名称来描写这样的心,说它是“真君”,是“灵台”,是“灵府”。

由此可见,人心奇妙无比。若是任由身体感官去牵引,则心成为烦恼的根源、痛苦的渊薮,活着片刻也不得安宁。反之,若是进行适当的修炼,使心如死灰,然后从灰烬中展现人类生命中最可贵的部分,亦即灵性的力量。庄子认为,人心的奇妙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