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剑桥偶遇

剑桥偶遇

意林 日期:2023-5-27

第一次去剑桥时,我遇见过一个石匠,德国人。

我们只见过一次面,通过两封信,此后便失去联络。也许那次邂逅时时都在我生活的背景里,那个奇妙的下午,纯净的阳光就这样穿透时间照过来。

那时,我满头大汗地赶到那个偏僻的小墓地,还无头苍蝇般地要找维特根斯坦的墓,而他在那个墓地的作坊里给人刻墓碑。

他领我到一块简单的石头前,说:“就这儿了!”

我开始忙着照相。石匠则在墓上坐下,跟我聊起来。

维特根斯坦的墓碑上有几块石子和一个小梯子,看起来怪怪的,于是我向石匠讨答案。

“啊,在墓上放石子是犹太传统。”

“小木梯呢?”

“啊,这个好像是因为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知识是梯子,到达真理的房顶后就可以把梯子踢掉了。”

石匠停了一下,然后微微歉疚地说:“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我没读过维特根斯坦的书。也许我应该读一下他的书。”

我愣了一下,抬头望着这个破衣烂衫的汉子,阳光透过层层枝叶洒在他胡子拉碴的脸上,微微泛着金光。我感叹着:“剑桥可真美!”

“我不喜欢剑桥。这儿有钱人多,也不太友好,而且房租太贵。我,一直住船上。”

“船上?那儿怎么能住人?”

“当然可以呀!我有一间卧室,还有厨房和厕所,公寓里有的船上都有,就是矮小一点而已。唯一麻烦的是,有时候有些捣乱的学生把泊船的绳子偷偷解开,那样我就得沿着河好一通找。有几次我下了工回家就发现家没了,急得要命,沿着河跑了几个钟头才把家找到。”说完,他竟呵呵笑起来。

“虽然有些挤,不太方便,不过只要不是冬天,还是可以的。冬天冷了点儿。”

也许是“还可以”吧,我只见过电影里的穷人住在篷船里,印象中也是中国几十年前的事情,却万没想到在这优雅古典的校园城里也有人这样生活。我想象着若换成自己,大概就很不快乐了:漂泊异乡、居无定所、日子过得那么穷抠抠的、做着那么“不高档”的活儿……

但石匠一脸阳光:“这儿的人也不都那么坏的,我在这儿也有好些朋友,主要是登山时认识的。”

“你登山?”

“是啊。去年我去了尼泊尔,我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去登珠穆朗玛峰。”他又是笑。

“认识不同文化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很重要,不是吗?每次我挣够了钱就出门旅行。现在我挣得很少,因为我还是个学徒。不过,我希望有一天能开一个自己的作坊……”

那是个七月明丽的下午,五点钟的光景,阳光已不再燥热,金亮的光线从树叶缝隙钻下来,叶影在墓碑上颤动,像婴孩的小手在拨弄着空气。而我们坐在那简朴至极的墓旁,手里拨弄着墓上的石子和小木梯,笑着,聊天。

那个不爱哲学的哲学家,安详而坚定地躺在我身边的地下。“死亡不是生活中的一个事件:我们活着不经历死亡。如果不将永恒理解为无限延伸的时间而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永生属于活在此刻的人。我们的生活没有尽头,一如我们的视野没有边界。”

那个可爱的石匠,每日灰头土脸,做着粗重的手艺活,住在船上,登山,与现代社会有些绝缘,却觉得自己应该读一下维特根斯坦。有时我会想,他不用读了维特根斯坦毕生所寻找的意义,他已经拥有了。

编辑手记

剑桥之内的潋滟时光,令人憧憬。但剑桥之外的朴实生活,才是真实生动,最接地气的。这位石匠,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即使活得不那么精彩,也能心拥一份平和,一份从容与坦然!是的,活在此刻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