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林 / 做“万金油”,不如做“专业户”

做“万金油”,不如做“专业户”

意林 日期:2020-6-22

“万金油”,顾名思义,就是哪儿都能用得上,可是搁哪儿都派不上大用场。放到职场中,“万金油”形容的是这样一类人,有的属于什么都会,可什么都只会一点儿;有的在被动的情况下被当成了“全才”;还有的看似就业面选择广,什么都能干,却往往找不准自己最适合的……

非专业工作,让能人“不能”

小孟是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所学专业是涉外经济学,如今在一家私企做行政文员,平时也接触到一些财务方面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小孟是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所以日常工作中遇到一些与英文相关的工作,都要找他帮忙。“偶尔翻译一些东西,我还能应付,可如果翻译正式资料,我就不行了。”有一次,部门经理传来一份PPT文件,让小孟帮忙翻译成英文,让他特别为难。小孟边跟经理解释边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英语专业的。结果,部门经理只说了一句:“你不是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吗?查查字典,学‘涉外经济’的这点事还不能解决吗?”就这样,把翻译PPT的工作硬塞给了小孟。没办法,小孟只好找到语言专业的同学帮自己翻译,还找了相关专业的老师把关。

小孟任务完成得不错,部门经理很满意,夸他“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可是这让小孟很不安。从那次开始,只要有关于英语方面的问题,部门经理都找他解决。“做好了上司很高兴;做不好,上司就会认为我学艺不精,烂泥扶不上墙。”

有一次,部门经理让小孟提前替他去接待外宾,小孟再次解释“英语”不是自己的强项,同时还说自己有工作没做完,可部门经理却让他把工作交给同事,还一再强调“这里就你是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小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结果,小孟说的对方不懂,对方说的小孟不理解。事后,部门经理批评小孟:“英语专业不精,不求上进可不行。”可当小孟再次强调“自己不是英语专业”时,部门经理却反问:“那你不是‘涉外’吗?都学了什么呢?”部门经理的话让小孟哭笑不得,同时又有些尴尬。“我现在除了做本职工作外,还做起了‘翻译’,做不好就要挨批。”小孟无奈地说,“上司认为我什么都能做,可有些工作我真的是做不来。”

什么都能做,未必是好事

在职场中,还有一种“万金油”指的是所学专业看似没有限制,在很多行业都吃得开,却往往不知道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专业针对性不强,我的择业面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多很多,本来还觉得是个优势,毕竟选择机会多了,可没想到反而成了我的困扰。”学文秘专业的庄婷郁闷地说。

庄婷的专业水平不错,大学期间去很多公司实习过,毕业时,她选择了在上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的那家外企。

然而,那家外企虽然在业内小有名气,可是给新人的机会并不多,庄婷觉得自己再待下去收获也不会很大。试用期还没过,她就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知名的旅行社办理旅游及游学项目,工作还算满意。可做了不到一年,庄婷又有了跳槽的想法,原因是“跟上司很难打交道”。

离职不久,庄婷又去了一家企业做公关。安定了没多久,她又有了新烦恼,因为工作地点在北京,竞争压力大的生活开始让她非常想念山东老家,可这一回到底要不要离开,离开了选择哪里,庄婷举棋不定了。“多尝试一下我以为更能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谁知道却更茫然了。拿着这个看似什么行业都能进的专业,我反而不知道该选哪个了。”

做“全才”不如做专才

“工作做得杂或频繁跳槽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都懂一点,但做什么都不到位。如果没有在一个岗位上有多年的积累,是无法在行业或专业上有很好的发展的。”天津某人才测评公司总经理王惠颖说,“要先做‘专才’再做‘全才’。”职场“万金油”型的人物是竞争力不强的一个群体,因为“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必须清晰地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对职场人来说,拥有一项专业特长或是与众不同的专业技能,更能得到企业认可,让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