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大学是一场隐形的加时赛

大学是一场隐形的加时赛

青年文摘 日期:2021-6-28

我想先问几个问题:你的高考成绩是否让你感到遗憾?

如果你的回答为“是”,我想请问:现在的你,是否做了些什么来弥补这个遗憾呢?

如果你的回答为“否”,我想请问:现在的你,是否做了些什么来延续这份满足呢?

很多高中的学弟学妹问我:“高考重要吗?”

“当然重要,因为高考对你来说是未来,此刻你在做什么,能影响这件事的结果。”

很多大学生问我:“高考成绩重要吗?”

“当然不重要,因为高考对你来说是过去,但此刻你在做什么,才影响你未来的结果。”

我们要关注的,始终是“未来”。如果说高考是一场比赛的终点,恰恰也是大学四年这场加时赛的起点。

一个学姐最近拿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书,成为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

她说自己填了三份大学志愿,前两个大学早早就发来了贺电,唯独最心仪的香港中文大学迟迟未来。她在上海实习,心中依然挂念着那张心心念念的名校门票。我本想怕是没希望了,忽然看见她发了条朋友圈:“上班时看到这封邮件手都抖了,等录取书等到怀疑人生,等到放弃的边缘,终于来了终于来了终于来了!”

最心仪的那份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

我看过学姐的大概资料,她所在的学校一般,但是她的实践经验可圈可点:去过台湾交流,做过国际志愿者,参加过学术论坛,去过NGO实习……总之是一份蛮漂亮的个人资料。

其实仔细看看这些申请条件,除了学校水平是“先天的”,对此无计可施,其他的丰富经验都是“后天”自己为自己创造出来的条件。

她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好在,她的“长板”足够长。

四年时间的努力和热情,对于自己的高要求和不懈努力,足够让她把自己打造成一块用实力说话的“金字招牌”,甚至盖过了学校本身赋予的光环。

这些改变,都是她在“加时赛”里的出色表现换来的。

经常有高中的学弟学妹给我留言:觉得高中好累,天天都要面对考试分数排名。

我常常安慰他们:“没事的,熬过去就好了,其实大学也没你想的那么轻松呢。”

如今回忆起,若不是总被那些分数和排名的压力所“奴役”,很多人可能都不会狠下心让自己多做点题,看点书,以考取一个高分功名。

大学的可怕不在于辛苦,不在于压力和排名,而在于这样的竞争是隐形的,是温水煮青蛙、春风利刃般地给每个人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去爱做什么做什么,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忽然显现出它的残酷,让人猝不及防。

有个读者曾经给过我这样一个比喻:“大学四年是一场‘隐形’的高考”,我认为大学四年是一场隐形的加时赛。

为什么是加时赛呢?

在体育比赛中,加时赛意味着胜负尚未明确,需要延长比赛时间以得出结果。高考决定的只是专业的方向和起点的高低,就像是一场预热,之后的四年才是真正较量的时刻。至于能跑多远,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不要总觉得考得好就万事大吉了,虽然我也很羡慕那些上名校的同学,但我羡慕的不是他们平台的高度本身,而是他们能够拥有的资源和机遇。可能我所在的学校没有那么多的机会,那我就去自己找,自己琢磨,没有路也要挖一条出来。

就怕你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差距都是可以改变的。

有次吃饭,朋友们还相互开玩笑:“读了几年大学,发现大家的笑点都不一样了。”

真是这样。不仅是笑点,我们的谈吐、见识、经历、遇事的应变能力好像都在这四年里慢慢地有了落差。

这样的落差不是一天就造成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今天你去图书馆,我在宿舍打游戏;是明天你去复习功课,我在看一部电视剧;是后天你去参加一个志愿活动,而我想着去逛个街;是大后天你带着满满当当的简历拿到录取书,而我只能尴尬地笑笑:“我不行。”

有人说高考很公平,努力学习和不努力学习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大学也很公平,努力提高自己的人和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要知道对于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走到哪里世界都是公平的。哪怕是暂且处于弱势,也能够扳回一城。

我越来越喜欢这样一个不公平的、优胜劣汰的、有些残忍的世界。因为它对于那些想努力的人,想變得更好的人,始终会敞开着一扇窗户。我不敢轻易地就把我的经验之谈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也不能保证一个人的付出会和他的收获完全成正比。

但我始终相信,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很多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如果你说不可能,也请用失败证明给我看。

只会抱怨和懊悔过去的人马上也出局了。

希望四年之后的你,要么有好看的学历,要么有出色的能力,最好两者兼备。那时候的你可能会发现,高考给我们的东西远远不足以支撑未来,名校的光环也仅仅是暂时的,四年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给自己的许诺,拥有不由分说的实力,才是面对未来的真实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