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叔今年68岁,是唱秦腔戏的,他的父母亲当年是县秦腔剧团的演员。后来,按当时的政策他接了班,开始在剧团上班。
很少应酬的六叔,只要一有工夫就读书,参加函授学习,研究当地民歌,闲暇时间就去民歌村采风,时不时在笔记本上写下体会,然后去没人的地方“吊”嗓子。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十多年。十多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秦腔渐渐没了市场,剧团陷入困境,最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而六叔依旧痴情于秦腔艺术,照样每天都要出去吼秦腔戏。为此,六婶很是不乐意,说都没人看秦腔戏了,还下这么大功夫干啥?并劝他干点其他活挣钱。可六叔说:“我唱给自己听,还不行吗?”
大约两年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由于临县经济发展,新上任的县长是关中人,据说很喜欢秦腔,这个县长决定牵头成立秦腔剧团,于是到处“招兵买马”,网络秦腔艺人。当听说到六叔的名声后,立即派人找到六叔,愿意高薪聘请六叔去当业务副团长。这下,大家都对六叔投来无限羡慕。其实,六叔心里明白,要不是这些年他一直坚持给自己唱戏,练下过硬的本领,他不会有今日。
六叔上任的时候有些遗憾,遗憾不能在家乡的舞台上大展身手,但他同时也很欣慰,毕竟有了舞台,使他能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释放出来。
在临县一唱就是10年。10年里,六叔把他的全部秦腔热情都洒在秦腔舞台上,也由于他的努力,剧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最后成为全市有名的秦剧团,曾去省城参加大赛,还得过一等奖。有次,县委书记,也就是当年的那个县长拉着六叔的手说:“你是我县第一文化功臣,全县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六叔听了后,竟激动地掉了眼泪。
60岁的时候,六叔从临县剧团退休了。临走时,县委书记劝他留下,并给他免费提供一套住房。可是,六叔执意要回自己的家乡。他说:“年轻的时候没能力,现在,我想回去成立一个民间秦腔剧团,不上舞台,我心慌。”原来,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舞台。
六叔一回到家乡,就立即张罗,用自己积攒的工资奖金,以及他的退休金,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了秦腔剧团,并开始活跃于全县。
幸运的是,这些年家乡喜欢秦腔的人又渐渐多了起来,六叔的剧团接到的演出邀请也日益增多。更让六叔高兴的是,县秦腔剧团又恢复重建。最后,六叔把他的民间剧团与县剧团合并后组建了新的股份制剧团。为此,我曾开玩笑地对六叔说,祝贺你,六叔,你当上CEO了!六叔一听,立即摆摆手,说:“别、别,我还是一个演员,只要这个剧团步入正轨,我就立即辞去团长职务,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来挑重担。”
如今,六叔见剧团正在良性发展,就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向董事会提出了辞职申请。几经考虑,六叔的申请被批准了。走的那天,刚好是六叔生日,他显得很高兴,爽快地请大家去酒店吃饭。
谈笑间,同事在旁边喊:“让六叔给我们唱段秦腔,好不好?”六叔一听,立即来劲了,高兴地说:“没问题,只要有人想听戏,我就唱。”说着,他就做起了准备。
于是,前面辟出一块地方,即是演出舞台。六叔一边拉二胡,一边唱了起来。他的声音高亢激越又极富热情,一下抓住了我们的心!那曲调蜿蜿蜒蜒,曲曲折折,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让你不由随着主人公的心绪而跌宕起伏。唱到动情之处,六叔眼中分明有什么在灯光下晶莹发亮,一闪一闪间,眼泪竟夺眶而出!
按说,这只是一场平平常常的非正式演出,听众也只是我们并不内行也不认真的三个人,大家是想随便听听而已。六叔完全可以平平淡淡地把唱段唱完,但他却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有的人做事之所以要认认真真去做,并非为了对得起谁或者感动谁,他首先要对得起自己,感动自己!六叔就是这样的人。假如一个演员要是面对一个观众也能旁若无人般继续执著演唱下去,那他一定首先是个看得起自己的人,绝不对自己随便的人不为别的,为了自己心中坚守的那一份执著和充实。
有此境界者,我相信不止六叔一人。
有此境界者,是修炼,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