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你所不了解的《新华文摘》

你所不了解的《新华文摘》

青年文摘 日期:2020-12-14

2004年7月13日,我到新华文摘杂志社工作。

此前,我只知道《新华文摘》是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权威刊物,在党政机关、科研和高校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其实早在1945年,山东解放区就曾出版过一份《新华文摘》杂志,目的是“为干部的时事教育提供一些材料”。刊物深受欢迎,只是出版了38期就停刊了。据曾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范用先生介绍:1937年,还在上小学的他在图书馆看到开明书店出版的《月报》,很受启发。随后,就有了1962年的《新华文萃》试刊号。试刊号借鉴《月报》思路,分政治、经济、学术、文艺、美术、读书与出版、学术论文摘要、报刊文章篇目辑览、科学文化之窗等栏目。试刊号尚未正式获批,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拿走了一本,还说带回去放在主席桌上。1979年,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新中国第一份大型综合性学术文摘刊物《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起改用现名,其中“编者的话”写道:“我们希望把它真正办成‘杂志的杂志’,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浓缩的小型阅览室。”1999年,为了照顾中老年读者,《新华文摘》出版大字本。2004年,《新华文摘》改为半月刊。经过几代编辑人的不懈努力,《新华文摘》形成了“博大精深新”的独特风格,受到各方好评。截至2011年8月底,《新华文摘》出版了484期,转载28000余篇文章、27000余条论点摘编和4500余幅美术作品,总字数达到2.3亿,总发行6750万册左右。1999年、2003年、2005年,《新华文摘》先后三次荣获“国家期刊奖”或提名奖,2011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1999年,《新华文摘》创刊20周年,曾在《光明日报》征集广告词。最后胜出的广告词是:“聚焦学术动态,展现百家风采;一刊新华文摘,承载整个时代。”“天下文章可圈可点,新华文摘可读可藏。”“读新华文摘,品天下文章;把时代脉搏,尝百科奇葩。”《新华文摘》的读者群相对比较稳定,主要是党政机关干部、社科理论工作者或关注者、高校教师及该类人群的离退休人员。近百万的读者中既有党政机关的高层领导,也有大名鼎鼎的专家学者,还有众多知名的媒体人士。钱学森院士是《新华文摘》的忠实读者。1982年6月,他甚至亲自给编辑部写信,建议“增加科学技术方面的比重”。钱三强院士和何泽慧院士夫妇长期阅读《新华文摘》。2003年,何院士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学资料中心赠送珍藏的书刊资料,其中包括从创刊到1992年的全套《新华文摘》。何祚庥院士也是《新华文摘》的老读者。在他看来,一本《新华文摘》在手,“就能将当前中国发生的重要事情凸现在你的面前,就可以了解国内、国外有关思想理论方面的许多动向”。漫画家丁聪尤其喜欢买书、读书。他说:“它(《新华文摘》)一出版,就成了我最心爱的、每期必备的读物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碚研究员向两会代表委员推荐《新华文摘》,认为它“在文山书海中进行百科全书式的优选、荟萃、精炼,撷取珍宝,就像涓涓细流在这里汇聚成川流不息的知识江河,成为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流。”主持人白岩松也曾说:“我每天买报纸,业余

时间都用于读书

看报,这些积累是工作的基础。但这还不够,到具体操作时,还要阅读大量资料。比如做人大、政协会的10场直播前,我读了从1992年到当时的所有《新华文摘》。”而在编辑出版家戴文葆看来,《新华文摘》“从全国各地各种报刊中撷芳撮要,使读者听到远近四方的心声,结识平日不易见到的各界人士、学者专家,了解许多难以目睹的重大事件,得知有关现实问题的讲论……这本风行的期刊,出于先锋敏锐的创意,其内容既有利于今日,也有益于明天”。新华文摘杂志社还策划出版图书,形成了品牌。2005年9月,由前国务委员宋健同志撰写序言、贾兰担任责任编辑、最后由我定名的《做最好的自己》一书出版发行。截至2011年8月,包括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韩文版等不同版本在内的《做最好的自己》已经销售了150万册。(黎生摘自2011年9月1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