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肖敬:拯救生命,我从高中立志

肖敬:拯救生命,我从高中立志

青年文摘 日期:2024-8-7

※小小年纪关注自杀问题※

1986年,肖敬出生于醴陵市王仙镇。很小的时候,从商的父母就把肖敬带到了醴陵城区。

初一时,肖敬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那年冬天,独自在家的他出于好奇打开了液化气罐,不料火苗突然蹿出,扑到了他的头上、手上……在邻居们的帮助下,他被火速送到了医院。

那次经历,肖敬永生难忘。“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让我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更让我懂得了帮助他人的重要!”从此,带着对生命的加倍珍视与对善良人的感恩,幼小的他把人生的目标定位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初二的时候,他有两个同学辍学后因犯法被抓。随后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发起了“春谱筹建委员会”。“春谱”即谱写青春之意,活动的主题是拒绝青少年犯罪,他想通过对同学们进行法制教育等形式,使大家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

身为“春谱筹建委员会”的组长,肖敬带领同学发倡议书,在学校举行演讲,这一举动让他成了学校的名人。

2002年,肖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醴陵一中。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条消息唤起了他投身公益事业的梦想,并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是2003年12月6日,报纸上有则消息:人民大学商学院二年级一男生跳楼身亡。肖敬感到很震惊,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为什么一个好好的生命要以那么难看的方式结束?那时起,这个问题便久久纠缠着他。一组数据更令他瞠目:“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在我国,大约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五大死因,在15岁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

从此,自杀问题闻进了肖敬的内心世界。

他先从网络、报纸、杂志上大量搜集青少年自杀的案例,通宵达旦对自费买来的厚厚的书籍进行钻研揣摩、分析实践。通过对全国262例青少年自杀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他发现绝大多数自杀为非理智性自杀,而无法摆脱客观上的心理压力是青少年实施自杀的第一原因。

他有过太多的矛盾与挣扎:作为一名高二学生,一年后面临高考,如果把心思放在自杀研究上,无疑学习会被拖后腿,在世俗与理想之间,他最终偏向了后者。

※筹办自杀网站※

主意已定,他表现出了一个少年少有的勇气与坚忍。他默默地进行了自杀干预研究。半年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2004年4月,肖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即联合同学开展旨在帮助更多同龄人走出自杀阴影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以青少年自杀防治为主题内容的网站。他开始对身边的同学们展开了动员工作,但实施起来比想象中困难多了。

很多学生特别是他们的父母都对他产生质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搞什么自杀研究?这分明是自不量力,出风头!”

肖敬没有气馁,他把随身收集的一堆资料呈现在大家面前,他说:自杀对于很多人是一种无奈无助的痛苦选择,是家庭和社会撕心裂肺的痛楚,也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同学们,我们所做的是一件帮助人的有意义的工作。哪怕我们能说服一个人渡过心理难关,这就是一种崇高的成就!

在他的说服与感召下,十几名同学冲破了重重阻挡,克服种种困难,加入了他的行动。

在醴陵一中,有这样一群高中生正在为他们的一种信念宣誓。铿锵有力的声音在静静的校园中回响: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我们呼吁全社会关爱生命,呵护心灵……”

但正如肖敬所说的:有些问题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还是要做,因为今天不做,明天将更难。

首先面临的是资金问题。虽说成员们都是义工,但从事自杀研究需要大量资金。而肖敬只是一名没有收入的高中生,他的父母是小生意人,听了儿子充满雄心的计划,节俭的父母咬牙给他买了摄像机、电脑、刻录机等。

暑假期间,他自费开始了求知之路。拜访了北大、清华、北师大、武大等高校的十几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学者,认真地向他们请教关于防治青少年自杀的经验和策略。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国际心联副主席张厚粲为“

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题词:“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共享七彩人生。”

如今,在肖敬的努力下,“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已在新疆、甘肃、四川、海南等地设立了联系点。

在肖敬和他的小组成员的努力下,一个网站建好了。在网站的首页上,肖敬写下自己的目的:使浮沉于尘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洗涤,使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肖敬承诺:一定为求助者保密。他们通过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

渐渐地,一些有自杀念头的青少年及其家长通过不同方式与肖敬取得联系,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与绝望,并寻求帮助。

16岁的月儿是河南人,正读高一。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又加上早恋问题,绝望中的她认为生活已无眷恋,有强烈的自杀倾向。经沟通,肖敬发现她喜欢诗歌,通过巧妙的心理暗示,引用积极向上的诗句,慢慢引导她认识到生活美好的一面。

2006年4月底,肖敬在网上又一次碰到了月儿。这次,月儿告诉肖敬:“你的话让我醒悟过来了,我要坚持活下去!”看到这里,肖敬笑了!

几年来,先后有十几名同龄人经过他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放弃了轻生念头,这些人中有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肖敬的经验是:身处心理绝境的人,最需要人的同情与倾听。哪怕一时不能打动他,但用你的真诚让他感受到信任,他就会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般,这根稻草可能成为他的生存眷恋,支撑着他挺过难关。

※前行的动力※

几年来,为了自己的这份信念,肖敬已经花费了几万元,他由衷感谢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

然而,肖敬最缺的还是时间。从高二起,学习就进入了非常紧张的状态,但他还要挤出大量时间进行自杀研究。肖敬高考失利,成了一名复读生。落榜后,看到同学们都去心仪的大学读书了,他也有过失落与困惑,但想到当初的誓言和决心。他又充满了力量。他相信,自杀是可以防御的,只要社会上更多的人及早努力,就很可能把许许多多的人从濒临自杀的边缘拉回来!然而拯救生命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2010年2月,一名女子因感情问题在醴陵西山大桥上准备自杀。得知消息的肖敬急忙赶过去,当时现场已经围了很多人。他想上前做劝说工作,但因现场已被封锁来不及靠近。而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年轻女子真的跳下去了……那刻,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惭愧,更为那个鲜活的生命的结束而痛心。面对死亡,人们好像忘记了一个生命本身应该拥有的意义,忘记了一个生命对于另一个生命的影响。肖敬遗憾地说,当时该女子在桥上已经站了半个多小时,从心理学上说,超过10分钟,一个人的心理就开始稳定,这时候非常有利于做危机干预。如果在场的人知道这些知识,及时劝说,也许她的生命就不会消失。关键是,人们要珍视生命,只有珍爱自己,才能珍爱他人,也只有珍爱他人,才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