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你为什么没去北京

你为什么没去北京

青年文摘 日期:2019-2-10

1998年,我在家乡小城找不到工作。这首先是我读的学校牌子不够硬。我初中时开始发表文章,便开始自以为是地偏起科来,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我的要求也不高,暂且在某个文化单位当个临时工也可以。

那些日子,我每晚都不能入睡,小城的夜寂静如井底,把心沁得冰凉。我怀疑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有一天,一家民企的一个工作人员来找我,问,你愿意到XX公司上班吗?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他是个资深文青。

那是小城里最大的民企,有酒店也有商场,我说愿意去看看。在那家公司,只能干个端茶倒水的活,以及,每天早上和大伙儿一起打扫董事长的办公室。

我不觉得失落,更多的时间里我无所事事,为了不显得太无聊,我就趴在桌子上写文章,写完寄给本省的一家晚报。终于有一天,报社的副刊编辑写了一篇文章,将我和本省的另外两位女作者放在一起做了点评,题目叫《解读小才女》,那年,我二十三岁。我去合肥拜访这个力推我的副刊编辑,他告诉我一个改变了我人生走向的消息:省城的某报在招聘。他说,你一定要去试试。那是1998年,该报打出的广告是年薪三万元,应聘者挤破门槛。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我接到报社办公室的电话,通知我后天去报到。

我来到合肥,虽然一年之后,我就因在“敌报”上发表散文而被辞退,但当我来到“敌报”,跟总编自荐之后,总编也是没什么表情地听完,对我说,你明天来上班吧。

之后我的生活顺风顺水,我在这里结婚,买房,生子,人际关系简单到可以忽略,也没有让人厌烦头疼的人情往来。这似乎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座城市,它不繁华也不喧嚣,更不排外。它房价适中,气候温和,街道干净,街边栽种着茂密的灌木与花草,新区里多公园与小湖,一年四季桃花红李花白桂花梅花开个没完。它更大的好处是小,以我自己的生活为例,学校、单位、超市、电影院、书店、大剧院、体育场,皆可步行抵达。

有时也不免想,假如当年我没有出来,会怎么样?会在那个公司干下去吗?我的直觉告诉我不会,最好的也不过是终于博得谁的同情,去某个文化单位做个临时工,拿着比别人少一大截的工资,逢年过节给领导送礼,眼巴巴地等着转正,一等可能就是五六年、七八年。不如意,不顺心,但也渐渐习惯了,就像在长凳上睡觉,抱怨着抱怨着也就睡着了。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说小城市就不好。我相信中国一定有无数可爱的小城市,甚至于家乡小城,也不见得就不好,也许是我运气不好,也许只是那地方不适合我。这些年,也经常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去大一点的城市呢?比如北京。我不是一个有魄力的人,在被那家报社辞退的那一年,我给北京的一家报社投过简历,没有收到回复。那时我二十四岁,很年轻,如果能去成,可能也就去了。那几年,是去北京的黄金年代,亲戚买的东四环外的房子价格六千元一平方米。

现在的我和北京,都明显不再相宜。房价且不说,交通也让我头疼,起码,在那里,我无法想象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有一天不借助任何交通工具的生活。还有各种限购,抽签上牌,这座城市对于新移民可谓严防死守。

再说又何必去北京呢?网络这么发达,长途话费一分钟一毛五,包月套餐都用不完,传说中的那些歌剧舞剧演唱会,早已将二三线城市当成新市场,在这里,并不缺少什么。

但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在朋友圈里围观朋友们的生活,总觉得他们比我活得要投入。的确,那么高成本地生活着,一定要更加不辜负自己的心吧,不妥协,也不轻易放弃自己。那个从合肥去北京的林特特就对我说,她回到合肥,见到很多女人,不过三十多岁,口口声声把小孩弄好就行了。她总可惜她们放弃自己太早。

她这话让我警醒。我在北京见过一个女人,锦州人,退休后来到北京,租了一间小房子,学画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很精神,很有斗志的样子。我觉得她为我指了一条路,等我老了,没准也会选择做个老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