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那些用文字与音乐拔河的人

那些用文字与音乐拔河的人

青年文摘 日期:2021-2-17

我常常想向写歌词的人问这些问题:你们写流行歌曲的时候,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你们的作业程序是怎么样的?你觉得一首歌曲词重要还是曲更重要?成功的流行歌曲词曲的比例如何?写歌词创意重要还是文采重要?你写的情歌真是你的感情经历吗?你们和歌手怎么相处等等,问题可谓一箩筐。好了,现在这本《我,作词家》几乎都可以给你作出解答。

陈乐融先生不仅仅是台湾一位优秀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再回首》、《天天想你》、《感恩的心》等等),还是一位资深广播节目支持人,因此由他来做华语歌坛14位著名词作家的访谈,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有台湾著名的唱片公司“飞碟唱片”工作了十几年的经验,也有创作几百首精彩歌词的创作历程,很明了歌词创作的奥秘与悲欢。也就是说既有产业经验,也是创作才子,因此他的访谈有血有肉,独具只眼,切中肯綮,读来亲切自然且别有洞天。

台湾华语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水平,应该说从整体上代表了中文流行歌曲的最优秀的一部分。我细细读完这本书,深深感到,没有这些优秀的作词人,我们的青春记忆和感情记忆,将失色不少。正如“五月天”的主唱阿信为本书序中所言:有些歌词到死都不会忘记,而你学生生涯中学过的课文,早已烟消云散!

杨立德、娃娃、陈克华、林秋离、丁晓雯、何厚华、邬裕康、廖莹如、姚谦、厉曼婷、许常德、十一郎、方文山等14人,这些躲在歌曲后面的人,这些华语词坛的中流砥柱,都被陈乐融一一访谈。

我发现,台湾词人对歌词创作,普遍都有很好的文化自觉:对文字有敬畏感。他们对文字的品质有极高的要求:他们细究声韵、文采、色彩、画面感、故事性,对情感叙事的虚实相间有独特的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命与人都有深切的爱。无论年龄、大小、生涯,他们把自己生命中的挣扎与伤痛、温暖与幸福都借助歌词表达出来。

在书中,他们细数自己的情感与创作生涯的关系,以及如何把自己对生命与生活的感触,融进自己的歌词中,从而让歌词生发出被生命的“灵感”灼照后的神采!

就像陈乐融先生在本书“后记”里面的自问自答:“拿人比喻,旋律像容易接近的‘肉体’,歌词则是有点深度才能鉴赏的‘灵魂’。我爱有血有肉,更爱灵魂如果它有”。也许,“灵魂”这个词过于沉重,但是如果说一首歌曲之所以构成一个人的精神记忆和生命记忆聚焦点,歌词确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是填词还是先写词,我觉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很有趣的是,这14位词作家,有许多人并不通音律,比如十一郎,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优秀的词人!但懂得音律,对填词真的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姚谦、许常德,林秋离以及作者陈乐融自己,都是填词高手,在文字与旋律的咬合度、文字与音韵的契合度,高低音所填写的文字的取舍等等技术难题上面,会更有自己的主动性。正如书中何厚华先生所言:“填词我们的灵感有时候是被那旋律激发出来的,填词时字数虽然被限制住,但我会在那个字数里找到最好的文字”。

其实,岂止是最好的文字,同时还有最浓缩的感情,最真挚的表达,最优美的画面,最曲折的故事以及最丰富的生命的各种体验。就我个人的创作经验而言,填词有成就感:因为有音乐衬底,填完歌词你会大致知道这首歌曲的效果走向;而写词有一种迷茫的幸福感:你不知道作曲家谱曲完成后会是什么模样的一首歌曲!

我读完本书,为台湾歌坛作词人整体的文化素养感到惊奇,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词风的个性都非常鲜明:杨立德把歌词作为“品牌的包装”,吉光片羽灵感闪现;娃娃中文系出身,典雅而浪漫;陈克华是医生词人,“创作对我一直是件幸福的事”,词风诗意而深邃;林秋离为追熊美玲而走上填词之路,词风有明显的市场企划倾向,但却不失煽惑力度;丁晓雯淡定而又有哲思,何厚华白话见长,笔法温婉;陈乐融纤细敏感,词风洒脱;邬裕康悲凉迷离,廖莹如细腻感性,姚谦幽静忧伤却不乏“杀气”;厉曼婷从容自觉,写尽世间痴情嗔爱;许常德出手极快,善写人物内心戏;十一郎悲情无限,写出了她和张宇的甜蜜痛苦;方文山自制写词秘籍书,希望歌词写出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歌词是不是文学作品?我发觉台湾词人也有同样的困惑。其实,现在去追究这个问题,意义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个人理解,优秀的歌词就是优秀的诗,具备同样的文学价值。重要的是在音乐中“如何把源自胸中的情感和思潮,妥切地安置在这些框框中,不断自我裁切、琢磨、替换(甚至阉割!)考验作者是否有耐心与信心,去玩这场文字与音乐的拔河。”(见书中《自序》部分)

这真是一场感情与心灵的拔河,也是一场岁月与历史的拔河。有时候你会奇怪,生命的场景早已变换,故事的主角也变换了模样,但是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却回响在耳边。因此,台湾许多词人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我的歌曲参与了你的生命,见证了你的悲欢离合,这就是奠大的荣耀啊!生命中有几首这样的歌词陪伴,夫复何求?但要创作出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对时代与社会历史文化的整体把握,没有良好的文学与音乐修养,又如何可能?

我最惊奇的发现是:台湾许多词作家都是广告界的创意高手,他们把广告文案、创意设计、谋篇布局、客户定义都放进歌词创作中;他们与台湾作曲家一起,用与时代主题吻合的曲风,旋律,加上精密的商业推广步骤,演绎出一首首流行经典。富于企划与行销才华的台湾词人,与台湾成熟的唱片营销体制一样,构成了华语流行乐坛的黄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