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以贿制贿

以贿制贿

青年文摘 日期:2021-3-21

唐朝发生过这么一件趣事儿。

有个小县官,苦熬多年,终于熬出了头,被提拔为经略使。当时,经略使和节度使差不多,堪称一方诸侯。从一县之父母官,一下子三级跳,当了一方土豪,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可激动过后,这位县官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到了宪宗时期,皇帝还算有所作为,是唐后期相对较好的时期。但哪怕如此,陋规也很多。每次有官员升官,宦官都会借机会狠狠捞一笔。本来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高兴,不如大家一起高兴。

你想想,升了官,以后前途大大地有,给其他人分点红,算什么!于是,一逮到这样的机会,宦官都会抢着去颁布诏书。这诏书,就等于任命书,也就是唐朝的红头文件。接到了这样的诏书,官员们高兴都来不及,自然不会计较几个钱。于是,官员高兴了,宦官也满足了。宦官们吃饱喝足,拍着滚圆的肚皮,提着大包银子,回京城等下一个机会。

一想到这事儿,刚升为经略使的小县官那个愁呀!光是经略使这事儿,就没少花钱。如今,官有了,钱没了。再来像宦官这么一群豺狼虎豹,自己哪吃得消?于是,左思右想,终于让小县官想到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提前向吏部的相关人员贿赂,塞点小钱,把自己的任命书提前拿回来。这么一来,皇帝的诏书自然就没用了。等宦官一到,还没宣旨,小县官就告诉他们,任命书已经拿到,不需要宣旨,可以回京城凉快去了!

这样的事儿,对宦官来说,还真是从没碰到。一来,没碰到脑子这么灵光的;二来,也没碰到敢在老虎嘴里拔牙的!可对方的任命书如假包换,还真不是盗版的。宦官那个气呀,以为揽到了肥差,哪知碰了个钉子,路费食宿还没法报销,郁闷极了。

回到了京城,宦官们自然要狠狠参小县官一本。吏部徇私,相关人员被赏了一顿竹板和贵臀的亲密接触。至于小县官,也被罚了,改任太仆少卿。这个官,自然也比县官强,但比起原来的一方土豪,可就不如了。

小县官想呀,你不仁,我不义,既然撕破了脸皮,也不用顾忌了。敢让老子不高兴,老子也会让你不好过。于是,小县官也向皇帝告发,说那些宦官来宣读诏书,结果诏书没宣读,带走了。可一起带走的,还有一大堆下面的人准备的财物。

这下,连皇帝都怒了。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相关的宦官都被处死,至于小知县,罪加一等,又降了职。本来还能做个太仆少卿,怎么说也是中央高官,后来任命时,被贬到一个小地方当长史。当然,比起县官,也还是升了,只是一次不如一次。这小县官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这长史当了不到两年,他就郁郁而终,翘了辫子。

这场闹剧,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小县官用贿赂一些人,抵制另一些人的索贿,看起来就不靠谱。不靠谱的事儿,不靠谱的人儿,自然也就有不靠谱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