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革命股票不靠谱

革命股票不靠谱

青年文摘 日期:2019-5-2

历朝历代的起义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经费问题。革命是需要钱的,几万、几十万人的起义队伍,吃喝拉撒睡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呢?不外乎“打家劫舍”“占领官仓”“向百姓征税”几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几种形式,只适合于起义发生后且有了一定规模的条件下,不适合起义筹备阶段。那么,在起义最初筹备阶段,起义者是怎样筹集资金的呢?古代的不太了解,近代起义者的办法,就是成立一家“革命公司”,而且是能上市的公司,然后发行“革命股票”,以此来筹集资金。

清乾隆年间,出现了一个收元教,领导人是冯进京、王会,发展了许多信徒密谋起事。为了筹集资金,他们想到了发行革命股票的办法,与教徒们签订合同,合同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写明了所交钱的数额;二是写明了交这些钱将来革命成功后可当什么官,交二两到十余两银子的,将来成事后可以封王,交一千钱,将来就可以封大将、总兵;交几百文者,将来可以封兵备道……总之是交钱越多,官职越大。

嘉庆年间率领天理教信徒打进皇宫的林清,在起事之初,也想到了通过发行革命股票来筹集资金的办法,他宣传加入他的宗教是一种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你现在交一份“根基钱”(相当于原始股),将来就会得到数十倍的回报;为了鼓动农民,他承诺现在交一百大钱,将来革命成功了,就会得地一顷。在他的鼓动下,农民纷纷交钱购买了原始股,河南和直隶的农民“相从者众”,只河南滑县一带“于号簿内按名登记”者就达“共计男妇大小三千八百余名”。农民鼓动完了之后,林清又开始打富家大户的主意,富家大户不缺地,所以地对他们没有吸引力,林清就许诺事成之后给他们官职,许诺交“粮食数石,许给官职,填写号簿,并开写合同纸片,交与本人作据”,从现存的资料上来看,这些官职的价钱都不怎么高,有的财主出了一百两银子,就得到了将来可做总督的承诺。

孙中山当年闹革命,也采用了此种发行革命股票的办法进行筹款。孙中山和他嫡系人马的起义,走的是会党路线。这种会党路线,多半是要花钱的,须想方设法从海外的华侨那里弄银子,筹款方式是让人买股票或者期货,开出未来的官爵,让人付现款购买,许诺一旦革命成功了,就可以凭票付货。但总体上来看,这支革命股票发行得不怎么样,特别是几次起义失败后,透支了信誉,再想筹集资金就很难了。武昌起义后,孙中山自海外归来,那时革命政府正是缺钱的时候,许多人以为他会带来一笔巨款以解燃眉之急,但他却两手空空而归,说自己带回来的只有“革命精神”。

相比之下,与孙中山同时代的另一家革命公司康有为的保皇公司,股票发行得却极其顺利,康有为的公司也是以革命为目的,但它只革慈禧的命,不革皇帝的命,所以有别于孙中山的革命。康有为的公司,借保皇帝的名义,让海外华人捐钱。但捐这个钱不是学雷锋白尽义务,是有回报的,“凡是捐钱和干事干得好的,都有好处。凡是捐钱的,以公司的三联票据为凭,将来大事告成,凭票换给股票。捐款百元以上者,以及公司职业干的特别好的,赏给官阶和功牌。捐二到三千元的,不仅有官阶,今后回国开矿办厂,皆给便利。捐五千的,则有开矿办厂的优先权,并赏给爵位。捐到万元规模了,则给予世爵,子孙袭爵。”

当然,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上面所举的革命股票,后来一张也没兑现,收元教和天理教的革命被镇压下去了,连兑现的机会都没有;1911年,辛亥革命倒是真的成功了,但也没能兑现,因为革命成功之后的政府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孙中山和康有为说了不算。

那么,假设革命成功后孙、康掌权了,他们能全部兑现承诺吗?我看也悬,因为没有那么多官职可以兑现啊。另一方面,有人购买革命股票,具有一定的投机性,目的是为了成功之后的分红,和赌徒下赌注没太大区别,押上几票,撞撞运气,如果真的押中了,的确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样说有点玷污了革命者的革命目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有一部分革命者,如林觉民、方声洞等人,革命目的是很纯正的,但有部分捐钱者,其目的带有很大的投机性,和革命正义无关,这是事实,我们不承认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