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同等地位

同等地位

青年文摘 日期:2021-3-26

1922年,丹麦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波尔博士正在授课,不料一位年轻学生大胆地走到黑板前,凝视波尔画的原子模型草图:“电子出现的轨迹不可能这样!”一个21岁的学生试图向波尔博士提出挑战和质疑引起全场的一片哗然。要知道,在当时师生的等级何其森严,学生只许乖乖听老师讲解,不允许提出自己的意见。

“为什么?”波尔尽管一脸的不高兴,但还是颇有风度地征询。

“我现在一时无法证明,但是电子更应该是一种波动。这种波动应该由一种波谱来表征,而不是简单的轨迹图形。”学生讷讷地说。霎时,哄堂大笑。

“嗯,好像很有道理。电子的辐射不是由于它的周期性,而是不同能级轨道之间的越迁造成的。但是它们的轨道图解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波尔自言自语。他发现这学生思维很特别,便悉心指点从质疑处深入研究。

10年后,学生因建立了量子力学中最为著名的“测不准原理”,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奖。这位年轻人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波尔放纵了海森堡的“狂妄”,树立了自我的大师风范,也因此成就了海森堡,给现代科学史留下了一段佳话。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青年学子在北大读研时就极为推崇沈从文,他认为沈从文是现代文学第一人,但导师则认为沈从文是一个有特点的作家,是名家,而不是大家,因此师生的学术分歧巨大。而他的论沈从文的毕业论文又不是导师指导的,因而导师是在答辩的头一天才看了他的论文,发现问题很多,眉头紧锁,脸上凝起了一片寒霜。答辩会火药味很浓,近乎是争论会。

开始,先生直截了当说:“就我不同意你这个论文!”接着,先生罗列了文章的诸多问题。青年似乎也没有师道尊严的顾虑,也高声大气、面红耳赤地申辩,这更激起导师的火气,因此两个人大有“师徒反目”的架势。不知为何,先生忽然沉默不语,心平气和地说:还是同意他吧!最后他的论文全票通过。

这是最近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提到的一则北大往事。故事中的导师是著名学者王瑶先生,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奠基人;而青年学子一直致力于研究沈从文,现今已是湖南师大教授、国内公认的研究沈从文权威学者凌宇。

火气很旺的王瑶先生为何要先停下“战火”,大家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王瑶先生和钱理群教授一起散步时,王先生给出了答案:“我跟你说,将来在学术史上,我和你是站在同等地位上的。后人评价我和你,不会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说我一定比你强,但也不会因为你比我年轻,就一定说你比我好,后人评价我们俩,会完全根据我们的学术著作所达到的实际的学术水平,做出科学的、公正的学术评价。”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众所周知的真理,可许多人却要等到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才能明晓,而真正的大师能站在未来的岁月来看待今天,怀着一颗平凡心,把自己和别人摆到同等地位,就不会有先入为主的真理在握的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会胸襟博大,就会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