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文摘 / 一开始就对

一开始就对

青年文摘 日期:2021-6-12

在路边,我看见一个收购废品的大姐正折叠纸箱、报纸,然后还不停地往里面浇水。我明白了,她也在“灌水”,无非就是想增加些重量,多卖几元钱。我熟悉她,经常在我们小区里出没,平常有过期的报刊我一般都是赠送给她的。所以,我有些生气,回到办公室,跟同事说了刚看到的一幕。他慈祥地说:“对底层劳动人民就别太苛求。”

我一时语塞。

环境、处境真的是会造就不同的人与人格。去路边摊吃炖罐,你会讨价还价,大声说话,甚至把脚搭在桌面上剔牙……有一天,你进了铺有红地毯的高档酒楼,你的言行举止莫名其妙地高雅起来,说话声音温柔了,连餐前点心也一小块一小块地吃!

进而发现,角色决定你的话语色彩,或者决定你离规则甚至真理的远近。我想起一个画面,南非世界杯上,英格兰队进了一个球,全世界的观众都看到了,偏偏裁判没有看到。下场后,助理教练、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找裁判理论,他身穿灰色西装,俊朗,有风度,也愤怒,但他克制着做了一个手势,比画着球进了球门的距离;另外一个画面是一身臭汗、穿着短裤短袖运动衣的鲁尼拦着裁判,也比画着一个与贝克汉姆一样的动作,区别是,他张开双手表示足球进球门的距离比小贝长很多……显然,两者的角色不同,那么他们的准确率也明白地呈现出来。

确实,如果我们身处“弱势”,是“群众”,或者还没“混”出“人样”来的时候,常常容易感情用事,容易夸大其词,容易放纵,也容易给自己犯忌犯规找借口,甚至破罐子破摔。

自降做人门槛,是真正的自轻自贱。

有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问我:“我是草根,想创业,想改变命运,可不可以允许我先乱一次,成功后再改正,加倍偿还?”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现实的土壤、喧嚣的气候就摆在那里,他有那样的想法,不意外。企业家王石曾感慨:当初的原罪赚来的东西,未来都将十倍甚至百倍地偿还回去。我把这话给那个年轻人,他迷惘地点点头。

后悔是一种后来的觉醒,何尝不是一种之后的背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后来”别只为“从前”埋单。

有个读者告诉我,他在北京某饭店里偷了一部手机,只用了几秒钟。后来又折回去了,因为良心发现……他难受,要“退还”那手机,他整整花了一个上午。他说,突然觉得“拿回去”好像比“偷”还难!

“一开始就对”的成本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