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竞争,还是战争?

竞争,还是战争?

读者文摘 日期:2023-1-27

过去的中国,没有竞争的哲学。主流哲学是给失败者定做的,大概算得上全世界最完备的弱者哲学,它的核心大概是说:你不要抢,是你的总是你的,不是你的总不是你的,有了也不见得好,没有也不见得不好。

很多人相信了这个哲学,把许多事都高高兴兴地让给那些虽然宣讲却并不相信它的人。

现在不一样了,竞争哲学,至少在城市里成了主流。不知是矫枉一定要过正,还是怎么着,有时表现得有点儿吓人。

有一次,在一个关于烹饪的电视节目里,有两位比赛者,胖胖的,本来都很可亲,但却在主持人的安排下,面对面站着,先拿眼睛彼此瞪视,就像在案板上发现了一块令人不满意的牛肉。然后,甲先说:“你算是完了,我今天要把你炒得半生不熟。”乙自然不甘示弱:“我相信我一定能把你切成‘丁’,再打成‘泥’,再……”

极其凶恶的竞争。

当然,这都是节目组的安排,为了生动。我相信两位厨师平时都不是这样的人,但我也相信以后的很多厨师,以及别的许多人,会模仿这种风度。电视台把节目如此安排,说明现在的多数观众已经能够接受这种形态,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了。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口号是:“我是最好的。”

在一个节目中,有一个小伙子挑战大力士掰手腕,谁都看得出来,他一点儿希望也没有,对面那个人的胳膊比他的脖子还要粗一些。但他却宣称自己会赢,因为他“是最好的”,他的母亲也宣称相信他会赢,因为他“是最好的”。

在另一个职位竞争的节目里,四个参赛者都宣称自己是最好的。从我所理解的常识来看,这里面至少有三个人,不是心里糊涂就是在撒谎。也许是四个。但人们告诉我,这里面不涉及诚实,这是上阵前的呐喊,是精神食粮,是自信。

自信是与“竞争”这个词一样被广为重视的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必须自信。比如说,中国男子足球队和巴西队踢球,采访每一个球员,都会说有自信。

他们自信什么呢?自信能赢巴西队?还是自信有机会能在人家的屁股上留个鞋印,就算到此一游、不虚此行了?

有一回在电视上,一个不怎么会打乒乓球的人,有机会和国手打几拍。开始前,主持人问他:有信心吗?他想了想说:有。主持人得到了想要的回答,显得很满意。

早在十多年前的时候,我有幸参观过一个传销小组的讲演会,印象最深的就是对自信心的训练:不停地重复口号,大声念诵,当会议结束人们走出房间时,都变了模样,眼睛炯炯有神。

当时我想,我千万不要挡这些人的路,他们会把我吃掉。

以前人们太谦逊了,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有必要把全部的谦逊,以及全部的自知之明,全部的对得体的留意,全部的对别人的尊重,都扔出去,一丁点儿也不能剩。如果剩一点儿,就不是好的竞争者。

有个保险公司训练员工,让他们回家后把镜子全都抛掉,最好家中没有一块反光的东西,因为要做无情的竞争者,你用不着看见自己的真实模样,只要想象就行了。

除了“竞争”、“自信”这两个词之外,最常听到的还有一个词,即“挑战自我”。

“挑战自我”,并不是指要做什么危险的勾当,徒手攀岩或从大楼上往下跳之类,而就是日常生活中,随时要挑战自我。具体指哪些事,无一定之规,因为实际上它描述的只是一种精神状态,就是那种人力咨询师或公司老板希望你达到的状态,先对自己无情,然后才能对客户或同事之类的人无情。

当然,武装到脊髓的竞争者,对付性格软弱的人,肯定是无往而不利的。但如果遇到的都是同类呢?

这是竞争吗?

这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