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中国人能不能少开车

中国人能不能少开车

读者文摘 日期:2021-10-10

一些人谈起中国汽车业的美好前景无不指出:中国在未来10年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这确实可能会成为事实,但这是值得赞美的事实吗?中国人开车主要是学美国,但是,美国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1人,中国则为138人。更不要忘记中国的领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适合居住的山峦沙漠,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部。中国的情况更像日本,也应成为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社会。

一个现代社会没有汽车可能吗?其实,大胆者已经开始了试验。沃邦是德国南部紧靠瑞士和法国边界城市弗莱堡郊外的富人区,据报道,这里居住着的企业总裁和“足球妈妈”们开始带头放弃开汽车。在这个小镇上,街头停车位、家庭车库、汽车道都是被禁止的,私家车被彻底驱逐出绝大部分马路,只有从镇中通往弗莱堡的主要干线上可以开车。在镇的边界集中设有两个车库。有车的房主以大约4万美元的价格买个车位,出游归来时把车停在这里,保证人进镇车不进镇;远行时也要步行到这个车库启程。在沃邦,70%的家庭没有车,57%的家庭为住到这里而把车卖掉。

这个200年建立、只有5500名居民的富裕社区,代表了欧美的新趋势:不仅在城市内减少用车,在以车为生存基础的郊区,也大力减少汽车的使用,这叫做“聪明的规划”。规划者首先在大城市开始,尽量增加居住密度、增加步行区的面积,然后把这样的规划概念带到郊区。高速套路边上大型的购物中心被零星分散在居住区内的步行商业街所取代,公共交通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在以步代车的不便情况下,就骑自行车。另外还有专门设计的轻型货运拖车,可以挂在自行车后,大批量购物时靠自行车也能买不少东西。

美国类似的运动也在兴起。

中国的生态环境要求城市向无车的方向发展。一些污染严重的大城市,机动车辆进城应采取收费制度并把所得款项用于公共交通。此外,还应考虑对机动车辆的各种限行措施,设计遍布全城的非机动车道路网,专供自行车和步行之用。奥运会那段时间机动车限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一下子感觉舒服了许多。对青壮年人来说,这种不方便所带来的健康红利一时看不见,也很容易被忽视。所以,政府缺乏抑制机动车的政策,舆论也常为机动车说话。特别是这几年,在媒体、大学等把持言论的机构任要职的人,多数已买了车,成为机动车利益集团。他们为“车权”的鼓噪,严重地误导了公共舆论。

中国大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相当恶化。私家车辆拥有率仍然每年都在持续、大幅度地上涨。这一趋势如果不及时刹住,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公民提供充分的信息,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权利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