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回到真实

回到真实

读者文摘 日期:2020-2-2

今天早起,读到这样一篇报道。稿中叙述的“冰凉”是一位“年逾八旬”,不知培养过多少学子,桃李本已满天下,身在微笑丛中的老校长。她的一位“高大”而“阳光”的外孙,大学毕业后趁着未上班前,为贴补家用,到一家电脑店打工。电脑城销售按提成计收入,接受完大学教育的这位阳光男孩遭遇了一个没受过教育,困蜷在十平米出租房里每天都无阳光眷顾,生机遥无着落的贫困男孩。其实只为了一台价值6000元的笔记本电脑,阳光男孩不知阴暗小屋本是阴暗所在;贫困男孩也不知两人的生命究竟应以多大的价值来作衡量;但惨剧却就此发生,他随他去收钱,他在为他安装电脑时被背后猛击而身亡。

这样的离奇的残酷也许会令人分辨其真伪。但这样无缘无故的杀戮不是处处都在,天天都在发生吗?

那位老校长面对这悲剧的感叹是,“我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很失败呢?”“我一直教育外孙要善良、诚实、正直,要相信这个社会的美好与光明。但我没告诉他这个社会也有丑恶、甚至有凶险。我认为他成人后自己去识别就行了,就连曾广贤言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没认真给他解释过。如今,再也没机会了。”那么,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的义务教育真的是完备的,它所培养出的孩子都能单纯地相信这社会是美好与光明的,这个社会又该是如何呢?

在中国传统文化未废除前,旧学的开端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最起码从一开始就要教,人与人之间之不同,然后才再教“人不学,不知义”,知书识礼对社会有实际的影响力。而现代社会,“人人生而平等了”,新学开端是“爱祖国爱人民”,礼教是“吃人”的,被废除后,教孩子们唱的是“我们的祖国处处是花园”,而走进教堂的,却原本仍然是“人人生而不平等”。教育的目的,本是通过知识的力量改造社会,使之达到“人人平等”。但它怎么改变“人人生而不平等”呢?只有让精英不耻下问,扶平民站到同样的台阶。而如今,当精英与平民已经南辕北辙,知识能变成财富,教育的金字塔推动的就只能是人人之更不平等。在这样的现实中,一个受了高等教育、踌躇满志的人与一个整日在温饱诱惑中煎熬的人,如何在尊严和权利上平等呢?

如果这一切因果都无法改变,那么,教育是否先应该回到真实先要告诉孩子“人人生而不平等,在尊严和权利上无平等而言”,在此基础上,才能倡导真实地爱自己,爱他人。有了爱自己、爱他人真实而广泛的环境,才能保证最起码安全的人生吧。不爱自己,就不会去爱他人,钻进黑暗的隧道里,就变成憎恨自己,无缘由地仇恨他人。惨剧就都是这样无辜地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