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每步见药

每步见药

读者文摘 日期:2021-3-17

山里的竹器质优价廉。乡亲们先后给我家送来了四张竹床和三个竹板,皆柔顺润滑,幽凉沁肌,是较为亲切的度夏用品。

有一天中午,我睡着睡着忽觉竹床上有硬物,摸了好几次,没发现有什么,倒是摸到自己背上赫然有一个硬块,看来是来者不善的毒疮或恶疽,俗名“背花”。

妻子认定这是我下地时不戴草帽的后果,也是我好吃辣椒的下场,最后的结论是:赶快进城求医!我当然可以进城,但我有点害怕城里大医院里的拥挤和排队,也不大习惯空调机下的忽冷忽热。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翻了翻医书,试着用土法祛火解毒。妻子以前在药房工作过,也懂得一些中草药知识,很快从院子里采来马齿苋,洗净,捣碎,敷于硬块上。但这种草叶较硬,无黏性,不贴身,没过多久便脱落,从纱布边缝里漏出来,散落得满床都是。妻子又去问了一下附近的农民,换上一种犁头草,同样洗净,捣碎,做成黏黏的饼块,敷在背花上“拔毒”和“背毒”。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只敷了两三天,背花就开始软化。又敷了两三天,硬块开始缩小。加上我每天喝下几碗金银花泡的水,不到十天的时间,来势汹汹的背花竟消失无痕。整个治疗过程既不花钱,又没有任何劳顿和痛苦。

我记得自己少年时期也遭遇过这种恶疾。从发作聚脓直至破口泄脓,一个背花消耗抗生素和镇痛剂无数,足足闹腾了20多天。最严重的时候,硬块竟有碗口大,上有小脓头数十个,如鲜艳夺目的一枚石榴,令人疼痛难忍,高烧不退,昏天黑地。医生当时还说,这种毒物因靠近心脏,有时候还可能夺人性命。

如今土法轻易却病,使我对院子里的各种野草刮目相看。车前草,金钱草,白茅根,凌霄,鸡冠花,麦冬,路边金,田边菊,黄芩,牵牛花籽,紫苏籽,鱼腥草……这些还只是已经入典的,未入典的尚不计其数。龙老师的岳父是三江人,来看女儿和外孙,顺便来我家走走,又给我家人做了一次地头讲座,其丰富内容足可以录为一本皇皇大著。原来金钱花与铜钱花是不同的。原来清代纪晓岚用一味苋菜汤,慈禧太后用一味白菜汤,也都治愈过大病的。原来每一个农家小院都是个百草园,还是个免费的百药箱,每草皆药,每步见药,虽不能说包治百病,但对付大多数常见病已绰绰有余。我家有几株七叶莲,据说还是医治蛇伤的神草。

我在路上碰到吴胖子一位家住附近的医生,问他为何不给病人多用草药。

胖子倒是个老实人,说西药么,价高,利润大;再说西药的药性快,也符合当下人们一切求快的心态,“不瞒你说,现在的医生都是水医生,我也是个水医生,碰到什么病,先吊两瓶水再说!”

“照你这么说,这样的医生我也当得。”

“没错,你是可以当得。”

“滥用抗生素,报上不是说有很多副作用吗?”

“大家都这样吊,你怎么办?你不这么吊,病人还觉得你没水平。没水没瓶(平)嘛!”

他没有说出的理由是:草药无价,无行市,接受者充其量认一份人情,绝不可能掏腰包这种非商业传统肯定要饿死他这样的胖子。

这是我后来知道的。

事情真是奇怪:中国乡下穷人多,却舍贱求贵地大用西药甚至滥用西药。倒是在美国的朋友曾告诉我,那里的一些保险公司看上了中药,这些年鼓励中医开业,以求省钱和增效。事情的阴差阳错,使中国人最应该享受的自家医药传统,倒可能花落他家。一个几乎全民皆医的好传统,在一两代人的时间之内,倒可能文明来文明去地失传。

我们是更文明了,还是更野蛮无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