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者文摘 / 小区折叠

小区折叠

读者文摘 日期:2019-4-19

《北京折叠》里,作者将22世纪的北京分为三层空间,分别居住着精英、中产白领、底层劳动者。其实哪里需要等到22世纪,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各色人等早已各就各位,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区域。

某喜剧电影里有个桥段,周星驰指着刘德华对一群古惑仔说:“喽啰去那边,跟他打!‘大哥’到我这儿来……”古惑仔们进行了片刻自我评估后,马上就分流了。偶有自我定位模糊者,照了照周星驰递过来的镜子,发现自己长得确实像喽啰,于是心悦诚服去喽啰区域报到了。原理相似,十年前经过一番自我评估,我住进了本小区。

当年我周围的邻居大致属于白领阶层,低级别的医生、普通警员、国企员工、大学讲师……那时小区里人口密度适中,平日里比较安静,邻里交往不多,也极少有人发生冲突。

住着住着,邻居们的脸变得陌生起来。并非因为他们全去韩国整了容,而是老邻居陆续买了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楼盘,搬走了。原本小区里普通话占主导地位,随着居民成分的变化,各式各样的方言百花齐放。我们楼下是夜市,有几个人常常凌晨还在喝酒划拳,那方言比日语还难懂。虽然我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硬是听不出是哪个省的。

楼道里渐渐有人堆起了杂物,“见贤思齐”,很快各层的公共区域都堆满了连小偷都没法搬走的大件物品。绿化带先是变成了菜园子,近两年又变成了私人停车位。邻里之间交往明显增多了,常有看着脸生的新邻居一个劲地问你:在哪儿上班?一个月挣多少?为什么还没要孩子?

“真受不了,一拨不如一拨。连炸油饼、收破烂的都住进来了,楼道里经常踩到狗屎、鼻涕……”尚未搬走的“原住民”刘婶变成了九斤老太,常常对我抱怨。我批评了她这种阶层歧视思想,不过她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同事兼前邻居小马已经搬走两年了,谈及他现在住的小区,物业费、停车费都比以前贵了一倍多,生活成本陡然提高。不过想想如果还住在我们小区,天天闹心、累心,或许健康和收入都会受影响,如今这种踮着脚尖略有些吃力的生活状态,或许仍算是明智的选择。

一般中档小区住上十几年,房子慢慢变成了老房子,居民结构也会渐变,从阶层角度看,很可能就会发生“沉降”。于是我们常常会被生活推着走,不得不保持奋斗的状态,寻找下一个栖息地。国人的人生旅程就像跟团旅游,总是匆匆忙忙如拉练一般,在这个景点刚看了一眼,马上就得奔赴下一站。你想停车坐爱枫林晚,歇一歇思考一下人生,一扭头别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掉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