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开诚布公的故事及注释

开诚布公的故事及注释

成语故事 日期:2020-4-13

【成语名字】开诚布公

【汉语拼音】kāi chéng bù gōng

【成语解释】

敞开胸怀,提出公正客观的见解。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开心见诚”

【成语典故】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成语注解】

1、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于赤壁。刘备殁,辅助后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后鞠躬尽瘁,卒于军中,谥号忠武。有《诸葛武侯集》。

2、相国:秦汉等朝所置的宰相职位。后沿为宰相的通称。

3、 仪轨:法度规范。

4、服罪输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并诚心改过向善。

5、游辞巧饰:用没有根据的言辞掩饰罪行,虚伪狡诈。

【成语出处】

1、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书〉:“宰相以其开诚布公之岁月,弊弊焉于调遣科降之间。”

2、宋.许月卿〈次韵陈肇芳竿赠李相士〉诗:“集思广益真宰相,开诚布公肝胆倾。”

3、《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二.宋纪一六二.宁宗嘉定十四年》:“与之开诚布公,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人人悦服,军政始立。”

4、《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日本》:“两国和谊,载在盟府,永矢弗谖。本大臣敢不开诚布公,以效愚者之一得,惟高明裁察见覆。”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使用类别    用在“真诚相待”的表述上。

【开诚布公造句】    

1、她这一番开诚布公的话,证实了她对他的心意。

2、我希望你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化解彼此的误会。

3、我现在想开诚布公地跟你说几句话,希望你能静下心来听。

4、经理的成功就在于他对属下能开诚布公,处事向来透明合理。

5、由于校长对主管调派任用一向开诚布公,因此从来没有人不服。

6、我希望大家能开诚布公,有话放到台面上来谈,不要在背后嘀嘀咕咕。

【近义词】: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开心见诚,推诚相见

【反义词】:明争暗斗,虚情假意,钩心斗角,尔虞我诈

【参考词语】:推诚布信

【汉语拼音】:tuī chéng bù xìn

【成语解释】:犹“开诚布公”。见“开诚布公”条。

1、《魏书.卷七○.刘藻列传》:“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2、《周书.卷三○.于翼列传》:“翼又推诚布信,事存宽简,夷夏感悦,比之大小冯君焉。” 

【参考词语】:开布诚信

【汉语拼音】:kāi bù chéng xìn

【成语解释】:犹“开诚布公”。见“开诚布公”条。

1、宋.陈亮〈中兴论〉:“平居无事,则欲开布诚信以攻敌心。” 

【参考词语】:推诚布公

【汉语拼音】:tuī chéng bù gōng

【成语解释】:犹“开诚布公”。见“开诚布公”条。

1、明.刘元卿《贤奕编.卷二.官政》:“亦使士大夫识得行己用世规模,须在推诚布公,集谋广益。”

2、《清史稿.卷二五○.伊桑阿列传》:“尔二人自任阁事,推诚布公,不惟朕知之,天下无不知者。”

【开诚布公的成语故事】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兼军事家。东汉末年,他隐居耕读,刘备听说他的才能,于是三顾茅庐,登门请求诸葛亮出来从政。诸葛亮执政期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陈寿在《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他赞扬诸葛亮在当丞相时,能够“开诚心,布公道”,以真心对待部属,处事大公无私,所以受到大家的爱戴。即便他“用法严峻”,但人民虽畏惧却没有怨言。军政大权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后主对他丝毫不疑。因此,陈寿认为他是跟管仲、萧何差不多的人物。后来“开诚布公”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