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全军覆没的故事及注释

全军覆没的故事及注释

成语故事 日期:2021-10-7

【成语名字】全军覆没

【汉语拼音】quán jūn fù mò

【成语解释】

军队全部被消灭,无人幸免。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语本《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

【成语典故】

《魏书.卷三五.崔浩列传》

是年,议击蠕蠕,朝臣内外尽不欲行,保太后固止世祖,世祖皆不听,唯浩赞成策略。……既罢朝,或有尤浩者曰:“今吴贼南寇而舍之北伐。行师千里,其谁不知。若蠕蠕远遁,前无所获,后有南贼之患,危之道也。”浩曰:“不然。今年不摧蠕蠕,则无以御南贼。自国家并西国以来,南人恐惧,扬声动众以卫淮北。彼北我南,彼劳我息,其势然矣。比破蠕蠕,往还之间,故不见其至也。何以言之?刘裕得关中,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号哭之声,至今未已。如何正当国家休明之世,士马强盛之时,而欲以驹犊齿虎口也?……”

【成语注解】

1、刘裕:公元356~422,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宋武帝。曾为晋将,讨桓玄之乱。又曾敉平长江上游割据势力,统一江南;并两次北伐,灭南燕、后秦。晋恭帝时篡晋,改国号宋,史称“刘宋”。

2、关中:地名。位于今陕西省。东至函谷关,南至武关,西至散关,北至萧关,位于四关之中,故名。

〔参考数据〕

另可参考:《资治通鉴.卷一二一.宋纪三.文帝元嘉六年》

【成语出处】

1、唐.白居易〈蛮子朝〉诗:“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没。”自注:“天宝十三载,鲜于仲通统兵六万,讨云南王合罗凤于西洱河,全军覆没也。”

2、《水浒传.第一○一回》:“童贯、蔡攸,奉旨往淮西征讨,全军覆没,惧罪隐匿,欺诳陛下。”

3、《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臣谓深入非宜,尚当持重;主帅不听,全军覆没。”

4、《东周列国志.第七回》:“蔡卫全军覆没,已足小惩。”

5、《镜花缘.第五八回》:“不料起兵未久,竟致全军覆没。”

6、《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年癸亥,妖妇又将战船千余艘,就桃叶渡结个小寨,名为虚牝阵;有人入阵,……凭你英雄好汉总要全军覆没。”

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打了败仗,还能保全士卒,不失军火,总没甚大处分;较之全军覆没,总好得多。”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

使用类别    用在“作战溃败”、“澈底失败”的表述上。

【全军覆没造句】    

1、我军这次出征,一定要让敌人全军覆没。

2、因为相信错误的情报,我方差点全军覆没。

3、这场战役,我军骁勇善战,把敌人杀得全军覆没。

4、这次考试,他没准备,以致全军覆没,没有一科及格。

5、他把所有的积蓄拿去玩股票,没想遇到股市崩盘,全军覆没。

6、在这次奥运会里,我国代表队全军覆没,一面奖牌也未得到。

7、我校选手在中等学校运动会里全军覆没,全体师生都大失所望。

8、这次的投资虽然失败,但幸能及早撤资,所以还没有到全军覆没的地步。

【近义词】片甲不回

【反义词】大获全胜

辨似:

形音辨误    覆,倾倒而尽其所有的意思。不可写作“复”。

【参考词语】:举军尽没

【汉语拼音】:jǔ jūn jìn mò

【成语解释】:即“全军覆没”。见“全军覆没”条。

1、《魏书.卷三五.崔浩传》:“刘裕得关中,留其爱子,精兵数万,良将劲卒,犹不能固守,举军尽没。”(源)

【全军覆没的成语故事】

“全军覆没”原作“举军尽没”。蠕蠕,即柔然,为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初属拓拔部,为东胡族的苗裔。北魏时,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政权。北魏世祖拓拔焘在位年间,屡次想北伐灭之。但是当世祖提出此议,朝中大臣几乎全部反对,认为将会诱引南方刘宋乘隙来伐,恐怕得不偿失。但崔浩却表赞成,他说:“当初刘裕乘后秦内乱率大军北伐,攻下关洛,并留次子刘义真与大批的精兵镇守长安,但后来仍被夏主赫连勃勃攻破,军队全被消灭,创伤至今尚且未平复,怎么敢来攻打我们呢?此时正是北伐的良机,可获一劳永逸的长久之利。”于是世祖大悦,决意北伐。“全军覆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举军尽没”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完全丧失或澈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