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故事 / 一针见血的故事及注释

一针见血的故事及注释

成语故事 日期:2021-11-29

【成语名字】一针见血

【汉语拼音】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语解释】

一针刺入手指,鲜血即出。语本《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后用“一针见血”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

【成语典故】

《晋书.卷六六.陶侃列传》

又尝如厕,见一人朱衣介帻,敛板曰:“以君长者,故来相报。君后当为公,位至八州都督。”有善相者师圭谓侃曰:“君左手中指有竖理,当为公。若彻于上,贵不可言。”侃以针决之见血,洒壁而为“公”字。以纸裛手,“公”字愈明。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成语注解】

1、如厕:上厕所。如,往、至。

2、介帻:古代文人不分尊卑贵贱通用的长耳头巾。

3、敛板:古代官员双手端持手板,贴近胸前,表示恭敬。

4、竖理:垂直的指纹。竖,音。

5、裛:缠绕、包裹。

【成语出处】

1、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六.鲁索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

2、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一三.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是故讲学者,苟以真我之自由以外之物为目的,虽有善言,终不免于奴隶之学。此康氏一针见血之教也。”

3、清.梁启超《新民说.第一八节.论私德.私德之必要》:“(王)子曰:『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何等稳当。』此真一针见血之言哉!”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

使用类别    用在“议论精确”的表述上。

【一针见血造句】    

1、这篇文章评论当今社会问题,真是一针见血。

2、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司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3、他脑筋清楚,逻辑观念又强,分析问题往往一针见血。

4、你用“中山狼”来比喻这种忘恩负义的人,真是一针见血。

5、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6、老师一针见血,几句话就把此次比赛失败的原因讲得明明白白。

7、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复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8、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写作儿童文学的基本前提。”

辨识

【近义词】:一语中的,一语破的,一语道破

【反义词】:不着边际,游谈无根,隔靴搔痒

辨似:

形音辨误    

同    “一针见血”及“一语道破”都有议论简洁透澈的意思。

异    “一针见血”指言论直接切中要害;“一语道破”指直接道出真相。

一针见血    一语道破    辨似造句

在会议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反复无常的决策,将为公司带来严重的伤害。

她隐藏很久的秘密,被人一语道破,只好逃之夭夭。

【参考词语】:一刀见血

【汉语拼音】:    yī dāo jiàn xiě

【成语解释】:犹“一针见血”。见“一针见血”条。

1、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人所难言,累百言而不能了者,我须一刀见血,直刺题心,以数精湛语了之,则人难我易,倍觉生色。”

【一针见血的成语故事】

陶侃(公元259~334),字士行,浔阳人,东晋名臣。父亲早年亡故,自幼由母亲抚养成人,并以恩威并重的方法教导,对陶侃日后为官的清廉,有着很大的影响。【成语典故】此处是记录陶侃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陶侃上厕所时,看见一个身穿红衣、包着头巾的人,说他以后会做到八州都督的官位。另外一个看相的人,也说他左手中指有一条垂直的指纹,将来地位会非常尊贵、崇高,会得到“公”的爵位。陶侃就用针刺破手指,鲜血喷洒到墙壁上,居然形成了一个“公”字。再用纸包裹手指,而“公”字竟愈发明显。陶侃后来果真当了八州的都督。这是关于“一针见血”的一段故事。后来“一针见血”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已和此典故无关,转用字面义,表示一针下去,血即涌出,用来比喻言论简洁透澈,深中肯綮,如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文集六.鲁索学案》:“案此论可谓一针见血,简而严,精而透矣!”